“樊夫人”铜匜
这件“樊夫人”铜匜为春秋文物,1978年出土于河南信阳平桥西。铜盘为浅腹,有两耳,平底圈足。盘底铸有铭文:“樊夫人龙赢自作行盘”。铜匜前部有宽流,后有龙首状的鋬(音同盼),腹部微鼓,下有四条扁状鸟形足。匜内底铸铭文:“樊夫人龙赢自作行匜”。
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盘子通常作为食器使用,然而在两千多年前的商周时期,盘子还有一个特殊且重要的功能:承接洗手水,是贵族们行沃盥(音同惯)之礼的重要器皿。与之配套使用的匜,则是用来浇水的注水器。《左传》有“奉匝沃盥”之说,这里“沃”指浇水,“盥”是盥洗,意思是为盥洗者浇水、接水,侍奉其洗手、洗脸。
商周贵族在祭祀、宴饮等场合要行沃盥之礼。《礼记》中记载:“进盥,少者奉盘,长者奉水。请沃盥,盥卒,授巾。”作为礼节,除了祭祀、宴饮之外,沃盥之礼在平常生活中也有体现,包括学生奉匝盘给老师,孩子奉匜盘为长辈,主人奉匜盘给客人等。繁琐的礼节体现出当时的严格仪礼制度和尚礼之风。
依据器内铭文,专家们推测信阳平桥西的墓主人应是“樊夫人龙赢”,也就是赢姓女嫁给了樊君为妻,按例称其为“樊夫人”,表明这两件器物为她所用,而樊国与准泗间的赢姓古国之间已有通婚往来,这为我们进一步了解樊国历史提供了难得的实物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