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好”鸮尊
“妇好”鸮(音同消)尊,是目前中国发现最早的一件鸟形铜酒器,商代晚期文物。高46.3厘米,重16千克,1976年出土于殷墟妇好墓,因内壁有铭文“妇好”二字得名。
鸮尊,小耳高冠,圆眼宽喙,双翅并拢,粗壮的双足与下垂的宽尾构成三点支撑,使器物显得挺拔矫健,气宇轩昂。
鸮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鸟呢?它就是中国古代对猫头鹰类鸟的统称。在商代,猫头鹰被视为智慧的象征。昼伏夜出的习性、无声的飞行、锐利的喙爪使其拥有了勇猛、威严的形象,令人敬畏、崇拜,被视为神鸟。马承源先生认为“商代青铜器鸱(音同吃)鸮的图像,应看作是表示勇武的战神而赋予辟兵灾的魅力。”妇好作为商王武丁的妻子,生前曾参与国家大事,主持王室的盛大祭祀典礼。在武丁对周边方国、部族的一系列战争中,妇好多次领军,征战沙场,战功卓著。考古发现,妇好墓随葬品极为丰富,多件青铜器上发现有鸮形纹饰,还有6件鸮形玉佩,不仅显示了妇好地位的显赫和武丁对妇好的宠爱,更是妇好能征善战的体现。
商代中原地区的能工巧匠以动物为题材,将丰富的想象进行合理地夸张,创作出集实用艺术与一体的国宝鸮尊。它通体满花的装饰有蝉纹、夔纹、云雷纹等八种之多,繁缛富丽的线条和立体造型巧妙结合,把这个夜的使者塑造的更加神秘瑰丽,反映着中原先民特有的宗教情感和审美观念。
2018年,央视推出大型文化节目《国家宝藏》,妇好鸮尊作为中国上古文明的代表成为第一季“嘉宾”,古老厚重的历史文物被现代化的传媒技术赋予新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