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面纹玉饰
发布日期:2020-11-20 信息来源:河南博物院

兽面纹玉饰,出土于河南淅川下寺1号墓,长7.1厘米,宽7.6厘米,厚0.2厘米,由青玉制成,有繁褥纤柔之美,夹有江汉水乡的秀气。玉质细腻,经沁蚀后显现出鸡骨白色。整体采用隐地浮雕的技法,雕工极为精细。玉牌纹饰细密,以多组抽象龙形与主纹错落相交,使布局疏密有致。主纹饰为兽面纹,兽眼近椭圆形,眼珠外凸,以横置的卷云纹为鼻翼,鼻梁粗直,宽大的双角分别向两边延伸又作90度上折内弯,角端隐没于其上的纹饰中。四周有复杂繁密的蟠虺(音同毁)纹围绕。玉牌上端正中为一简化的小兽面纹。背面则光素,上、下端居中各钻一个小圆孔,我们推测它是缝缀在衣物之上的。从兽面纹的威严神奇和动物纹的亦真亦幻,以及众多的蟠虺为其辅助来推测,佩戴它的目的或许在于镇邪和驱魔。

当时的人们看重佩玉并不在于它的外在美,而是在于其象征意义,也就是把人的精神世界和自我修养联系起来,即“德”的表现,将君子与玉比德,时刻佩玉并以玉的品性来要求自己。

细心的您一定发现,它有一块空白的部分,也许这是一件未完成的“半成品”,也许还有其他的可能,我们期待您的思考和答案。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