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子成周” 钮钟
“番子成周” 钮钟,春秋文物,1978年出土于河南固始县城关镇侯古堆一号墓,墓主为30岁左右的女性,目前多数学者依据墓中出土铜簠(音同府)上的铭文,认为墓主人是春秋晚期宋景公的妹妹、吴国太子夫差的妻子勾敔(音同吴)夫人。
钮钟共三组9件,形体相似,大小依次递减。钟呈合瓦形,长方形钮上窄下宽,立于舞上。舞、钲(音同争)和鼓部分别装饰三角纹、涡纹、蟠螭纹、云雷纹等,钟两面共有乳钉状枚36个。
每件编钟均有字数不等的铭文,其中两钟铭文内容相同,大意为:“在某年正月丁亥的这一天,番子成周选择好的青铜,铸造一套美妙和谐的编钟,祝自己长寿无期,使子孙永远享用”。
其中两件钟的铭文中原有人名均被刮掉,再刻上“番子成周” 字样,说明部分编钟起初并非番子成周所作,或因战争缘故取自他人,然后刻上自己的名字以为己用。春秋末年,吴太子夫差俘获“番子”并掳其编钟,最终这套编钟成为吴国战利品,埋入勾敔夫人墓中。这套乐器由其原主转属番子,再转属于吴,几度易手,可谓春秋中晚期诸侯纷争的写照。
《诗经•周南•关雎》中写道“窈窕淑女,钟鼓乐之。”命运多舛的“番子成周” 编钟陪伴了勾敔夫人2500多个春秋后还能演奏出华丽乐章,这钟声成为那个诸侯争雄、烽火连天的时代最好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