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金银铜辕首
发布日期:2020-11-20 信息来源:河南博物院


错金银铜辕首,战国文物,长22.5厘米、最高处8.3厘米、中部最宽处12.2厘米。辕首是装饰在车辕前端的饰件。这件铜辕首出土于河南淮阳马鞍冢南冢的陪葬车马坑中,出土时套在七号战车的车辕前端,是隶属于七号马车的车马器部件。

此器设计精巧,制作精美。辕首呈圆筒状,前部为昂起龙首,后端平直,尾部开口,断面呈椭圆形。龙首宽嘴前伸,张口露齿,双目圆睁,金须银齿。龙首前额有一方孔,脑后颈有两个长方形穿孔,用以将辕首固定在木质车辕上。龙首面与颈部多处用错银工艺做出卷云纹,鼻、耳等处为错金,工艺纤细秀丽,线条流畅,给人以动感,嵌错后形成铜与金、银交相辉映的效果,富丽堂皇,展示了战国时期嵌错工艺的精湛。

错金银工艺是嵌错工艺的一种,嵌错工艺有错金、错银、错金银与错红铜以及嵌错玉石等。首先铸造铜器时在器物表面预留出纹样沟槽,然后在沟槽内嵌入片状或长条形的质地稍软的金属,如金、银、红铜等,捶打使之与器物贴合,称之为嵌。之后,进行打磨,使之与器表齐平,且显光滑,称之为错。这种工艺始于春秋晚期,战国至秦汉时期尤为盛行。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