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银髹漆蟠螭纹铜方罍、错金嵌松石兽耳铜方鉴
发布日期:2020-11-20 信息来源:河南博物院

20世纪70年代,河南三门峡上村岭附近发掘的战国时期的墓葬中,出土了一批珍贵文物,错银髹(音同休)漆蟠螭纹铜方罍(音同雷)和错金嵌松石兽耳铜方鉴就是其中的代表。出土的时候铜罍放在铜鉴内,铜罍里面还发现了一件铜勺。

铜罍是古代盛放酒水的器具,这件铜罍高32厘米,器物肩部和腹部都出现了由错银几何纹组成的方格,花纹细如毛发。整体造型简洁大方,装饰手法细致入微。

铜鉴高21.6厘米,在器物口沿和颈部有错金镶的绿松石方形图案,四周攀附四条龙形怪兽,龙头和四肢装饰几何纹样,身上还镶嵌了绿松石。龙身蜷曲,龙头攀援在口沿上作探水状。憨态中透出几分活泼,动感十足。器物表面平整光滑,错金银花纹精细均匀,工艺高超。

这套成组出现的器具,应该是用于冰酒或温酒的。它们的工作原理是依靠放在铜鉴里的冰块使铜罍内的酒水降温,或是在鉴里加上热水,让罍内的酒升温。取酒的时候只需要打开盖子用铜勺把酒盛出来就可以了。铜罍、铜鉴是一套构思精巧,集实用性和艺术性为一身的青铜瑰宝,不仅反映了此时青铜工艺的高超,也展示了我国工匠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