钧窑天蓝釉荷叶花口瓷瓶
这件天蓝釉荷叶花口瓶为元代文物,是1976年汝州市纸坊乡赵西村村民挖土时发现的,同出两件,另一件现存汝州市博物馆。两件大小形状相同,是人们应急时有意埋藏的窖藏瓷器,属陈设器。此瓶底径22厘米、高64厘米、口径22厘米,荷叶口,长颈,瓜楞形腹,腹底斜收,下有喇叭形圈足。通体施天蓝釉,釉层匀净,上有细小沙眼,密布开片。
花口瓶最早出现于唐代,流行于宋和金元时期,因瓶口颇似开放的花朵而得名。宋代景德镇、磁州、耀州等窑均有烧制。各窑制品的不同点在于腹与足部的变化,景德镇制品特点为长圆腹,圈足;磁州窑和耀州窑制品特点则为圆腹,喇叭形足。北方窑口生产的花口瓶,在北宋和金元时期的最大区别是在圈足,北宋圈足较矮,金元圈足较高,高度基本与瓶颈相当。
从整体上看,元代钧窑器积釉肥厚,浑浊失透,多棕眼,釉泡,光泽较差,不如北宋和金代的钧窑瓷器细润,但也偶有精品出现。汝州市纸坊乡赵西村出土的这两件元代钧窑天蓝釉荷叶口瓶,造型别致,施釉匀净,形体高大,是元代河南出土钧窑瓷器的精品,代表着元代河南钧窑瓷器的较高成就,同时也是目前河南出土的金元钧窑瓷器中体形最大的两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