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铜尊
“食”铜尊,青铜酒器,西周早期文物,通高28.3厘米、口径21.8厘米,1983年河南省济源市大岭村出土。侈口、弧颈、微鼓腹、圜底,高圈足外撇,下端有垂直折边。从外部看,器体可分为口颈、腹部和圈足三部分,颈与腹和腹与足的连接处有明显折棱;从器内看,呈上扩下收的弧形连贯结构,无折棱。
“食”铜尊纹饰可分为口颈部、腹部和圈足部三部分,皆采用三层花工艺,层次分明、错落有致。上层用阴线刻划出主题纹饰的细部;中层以粗线条勾勒出主题框架纹饰;下层为云雷地纹。口颈部纹饰由等距离分布的四组蕉叶纹组成,蕉叶纹由上部二龙相对的三角形纹饰和下部的倒立兽面组成,兽面由眼、耳、角、鼻、口、牙等部分构成;腹部纹饰由四条突出的扉棱将纹饰分为两组、四部分,每组为一个完整的兽面纹,兽面由眼、眉、耳、鼻、口、牙和身、足等部分组成;圈足纹饰与腹部扉棱相对应。四部分每一部分为一完整的龙纹,与腹部对应的兽面纹成为一组对首龙纹带。圈足内壁上阴刻铭文“食”字。
“食”铜尊纹饰精美细腻,器物匀称协调,端庄大气,应为诸侯王或其重臣之物。器内铭文“食”字,应是作器者之名或其部族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