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斯萨珊王朝银币
发布日期:2020-11-23 信息来源:河南博物院


波斯萨珊王朝银币,唐代文物,直径2.6厘米,1955年洛阳北邙唐墓出土。

两枚银币均为不规则圆形,正面为波斯萨珊王半身像,像外有连珠一周;背面中央有一祭台,两侧各有一祭司,祭台盘上垒珠球形物10枚,左右饰以五角星和弯月,外缘亦饰连珠一周。

萨珊银币的出土,反映了唐朝与波斯萨珊王朝的密切关系。古代波斯地处西亚,是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中介站”。中国和波斯不仅在古老的“丝绸之路”上互通有无,中国的丝绸等物品又通过波斯再传入西部更远的国家,而中国也有许多源于波斯或是经由波斯传入的东西,其文化曾对中国伊斯兰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波斯萨珊朝银币的出土,为这种文化交流提供了可靠的实物依据。

洛阳北靠黄河,南峙伊阙,东扼虎牢,西控函谷,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隋炀帝和武则天曾先后在这里建都,史称“东都”。这里是丝绸之路的东端起点,隋唐大运河的贯穿交汇之所。在洛阳出现唐朝时流入我国的外国货币,也是洛阳作为丝绸之路东端起点的有力证据。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