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分封
封邦建国,是中国历史上早期国家针对广袤领土而设计的政治体系,有着明确的等级结构。西周时期 “封建诸侯”大体有两种形式,一是对土著方国进行“褒封”,即在服从周王室的前提下承认其国族的存在与延续;一是将同姓或异姓联盟贵族分封到某地,实际上是一种武装拓殖,以便更加稳固地控制某一地区。西周分封诸国,其国族名称成为后来中华姓氏的来源,而其宗法制度也影响到后世家族伦理。
“王妊”青铜簋
西周早期
1964年河南洛阳北窑庞家沟出土
洛阳博物馆藏
Bronze Gui
Eearly Western Zhou Dynasty
铭文释文:王妊乍(作)(簋)
内底铸铭文“王妊作簋”四字。这是一件妊姓王妃所作的宗庙彝器。“王妊”指妊姓之女嫁于王室为妃者。西周时期实行“封建亲戚,以蕃屏周”的统治方式,通过分封同姓宗亲以及与异姓大族通婚,实现对于周王朝周边方国的管理和控制。
“”青铜卣
西周早期
1999年河南郑州洼刘遗址出土
郑州博物馆藏
Bronze You
Eearly Western Zhou Dynasty
洼刘遗址位于郑州市西北郊,是一处西周早期的贵族与平民墓葬区,与文献记载的古管国地望吻合。管国为周初武王弟叔鲜的封国,与蔡国以及监临殷商旧地的纣王子武庚号为三监。后因叛乱被诛。是殷遗民归附于周人者。
“邓公”青铜簋
西周中期
1984年河南平顶山应国墓出土
河南博物院藏
Bronze Ding
Middle Western Zhou Dynasty
邓为嫚姓(文献写作曼)国,商代的邓在今孟州市境内,后南徙至郾城县东南,西周初迁至南阳盆地,都城约在邓州西南林扒镇。西周时期,邓与应国、井国有婚姻关系,春秋初而与楚交好,《左传》载楚武王有夫人邓曼。公元前678年,楚伐邓而灭之。
“仲爯父”青铜簋
西周晚期
1981年河南南阳郊砖瓦厂出土
河南博物院藏
Bronze Ding
Late Western Zhou Dynasty
“应伯”青铜壶
西周晚期
1986年河南平顶山应国墓出土
河南博物院藏
Bronze Hu
Late Western Zhou Dynasty
器、盖各铸铭文“应伯作尊壶”五字。“应伯”之称为家族排行,表明其为某代应国公族嫡长子身份。应国是周武王之子的封地,故为姬姓。应国故城在河南省平顶山市西郊薛庄乡原滍阳镇,现已没入白龟山水库。应国贵族墓地则在薛庄乡的滍阳岭一带。
1986年至1997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与平顶山市文管会共同组成应国墓地考古队,对应国墓地进行了全面发掘,发现包括应国国君及夫人墓在内周代应国墓葬42座,所出青铜器铭文涉及大射礼、聘礼、周武王庙号、丧服制度等内容,对周代礼仪制度及方国历史研究有重要价值。
“虢季”青铜铺
西周晚期
1990年河南三门峡虢国墓地2001号墓出土
河南博物院藏
Bronze Fu
Late Western Zhou Dynasty
在两周历史上,虢国前后有四,因位置不同而以东西南北别之,四国均为姬姓。周武王灭商后,周文王的两个弟弟分别被封为虢国国君,虢叔封于东虢(今河南荥阳县西汜水镇);虢仲封于西虢(今陕西宝鸡市东)。周平王东迁,西虢亦迁至今三门峡,为别于虢叔后裔之北虢而称南虢。
南虢国上阳城遗址位于今河南三门峡市湖滨区李家窑,虢国公族墓地位于湖滨区上村岭,该地分布着数座虢国国君及其夫人的墓葬及诸多贵族墓。虢国在春秋时代早期(公元前655年)为晋国所灭。
“蔡公子义工”青铜簠
春秋·蔡
1966年河南潢川高稻场出土
河南博物院藏
Bronze Fu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 770-403 BC ),Cai State
这是一件蔡国公子所作的礼器,其名为义工。蔡国始封君叔度为武王弟,封地原在荥阳西北,三监之乱后,蔡叔度遭流放而死,周公复封叔度子胡为蔡侯,都邑迁往上蔡县,故城遗址在上蔡县城关一带。蔡国因处于楚国北上争霸中原的要道,数度为楚所灭,都城亦相继迁往吕亭(今新蔡)、州来(今安徽凤台),蔡国一直受到楚国强权的影响,长期成为楚的附庸,并最终为楚所灭。
兽耳熊足青铜舟
春秋·郑
1923年河南新郑李家楼郑公大墓出土
河南博物院藏
Bronze Zhou with Beast-shaped Ears and Bear-shaped Feet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 770-403 BC ),Zheng State
新郑李家楼郑公大墓位于春秋时期郑国的核心统治区,其墓主人应为郑国一代国君,学者认为可能为简公、成公、僖公中的某一位。
郑国是周宣王弟桓公友的封国。西周末年,郑桓公借地于虢、郐之间(今荥阳、新郑一带),趁西周末之乱灭郐与东虢两国并占有其地。春秋初曾有小霸之地位,中期以后依违于晋、楚两大势力之间,公元前375年为韩国所灭。
“曾子伯
”青铜盘
春秋·曾
1973年河南桐柏月河出土
河南博物院藏
Bronze Pan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 770-403 BC ),Zeng State
春秋时期中原有三个曾国,其间相互关系尚难以确切明了,今方城一带在夏代时有姒姓缯国之封,延续至西周。春秋时,曾国南迁至桐柏、新野一带。另一支姒姓鄫国在今山东兰陵县附近。2011年湖北随州叶家山西周早期曾侯墓的发现,表明在湖北随枣走廊地区还有一支曾氏国族,这个曾国与文献中随国的关系,与随州擂鼓墩大墓墓主曾侯乙的关系,成为历史学、考古学研究的重点。
“许公”戈
春秋·许
2002年河南平顶山叶县旧县乡4号墓出土
叶县文化局藏
Bronze G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 770-403 BC ),Xu State
“许公”应即春秋晚期许国国君许灵公。许为江淮间的姜姓小诸侯国,同齐、吕、申一样为炎帝之后、四岳苗裔。其故城在许昌,后又迁于叶县和城父(今安徽境内)。约公元前504年,许为郑所灭,后因楚国势力扶植而复国。许自许昌迁于叶,实已说明其成为楚国附庸,最后也因其依恃楚国势力、疏于修缮与中原各国关系而在战国初年为魏国所灭。
镂空曲刃形青铜矛
春秋·许
2002年河南平顶山叶县旧县乡4号墓出土
叶县文化局藏
Bronze Mao with Openwork Wavy Blades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 770-403 BC ),Xu State
“江叔”青铜鬲(附匕)
春秋·江
1978年河南淅川下寺1号墓出土
河南博物院藏
Bronze Li with Ladl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 770-403 BC ),Jiang State
“黄君孟”青铜豆
春秋·黄
1983年河南光山黄君孟夫妇墓出土
河南博物院藏
Bronze Dou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 770-403 BC ),Huang State
据研究,黄国为赢姓。黄国之先,乃东夷族鸟夷的一支——黄夷之后,起源于燕山之北的黄水,南迁到河南内黄、外黄、黄沟、黄池、黄亭一带,并与华夏族交往,进入山西汾水下游,建立黄国。一支则南下山东黄县的黄山,商代中叶又南迁于河南潢川,建立黄国。公元前648年为楚所灭,遗民迁至今湖北黄冈、黄陂、黄梅一带。
“樊夫人龙赢”青铜盘、匜
春秋·樊
1978年河南信阳平桥南山嘴出土
河南博物院藏
Bronze Pan and Bronze Yi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 770-403 BC ),Fan State
“樊夫人”为樊国国君樊夔夫人龙赢。樊国嬴姓,关于其地望,有湖北樊城与河南信阳两种说法。1978年信阳平桥樊君夫妇墓的发现,为樊都信阳说提供了有力证据。春秋时期,樊睦于楚,《列女传》载楚庄王有宠妃樊姬,当是樊国之女适庄王者。樊国史迹不得其详,其后或为楚所灭,襄阳樊城或为樊被灭后所迁楚地之民。
“子白受”青铜铎
春秋·养
1994年河南桐柏月河出土
河南博物院藏
Bronze Duo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 770-403 BC ),Yang State
正反面分别铸铭文“子伯”“受之铎”。“
子”即“养子”,指春秋时期的养国国君,其名为伯受。养为嬴姓小国,与江、黄、樊等国皆为东夷少昊族系后裔。养国地望,文献失载,桐柏县月河镇左庄附近出土的养国青铜器,有“养子”、“养伯”等铭文,证明当地为春秋时期养国国君级别的墓地,但此时养国当已成楚国附庸,为沈丘之养被灭后所迁之地。楚国有神射手养由基,即养国贵族之后。
鸟兽纹贯耳青铜壶
战国·魏
传河南汲县出土
河南博物院藏
Tubular-ears Bronze Hu with Bird and Beast Design
Warring States Period ( 403-221 BC ), Wei State
魏国远祖是文王之子毕公高,其后裔毕万事晋,因功受封于魏。三家分晋后,魏国势力向中原腹地挺进,魏惠王迁都大梁(今开封)。战国初,魏国曾是最强大的诸侯国,战国晚期势力逐渐削弱,公元前225年为秦所灭。汲县山彪镇战国墓地被学者认为是魏国贵族墓地。
“卅三年郑令”青铜铍
战国·韩
1971年河南新郑白庙范郑韩故城出土
河南博物院藏
Bronze Pi
Warring States Period ( 403-221 BC ), Han State
韩之祖先与周同姓,其苗裔事晋,封于韩原,三家分晋后,国都先后从平阳迁至宜阳(今宜阳县韩城镇)、阳翟(今禹州市)、新郑,公元前230年为秦所灭。韩国是战国冶铸业比较发达的国家,有“天下之强弓劲弩皆自韩出”的称号。
“八年阳翟令”青铜矛
战国·韩
1972年河南新郑白庙范出土
河南博物院藏
Bronze Mao
Warring States Period ( 403-221 BC ), Han State
阳翟是战国时期韩国南下中原的迁都地之一,故城位于今河南禹州市老城区,韩国迁都阳翟是为了积蓄力量伺机灭郑,故阳翟故城带有显著的军事性质。徙郑之后,阳翟仍是韩国的重要都邑,拥有大量的军事部署和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