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地黑花瓷器
元代,由于政治及经济文化重心的转移,对陶瓷业也产生了冲击,陶瓷生产中心逐渐南移。鲁山段店窑的瓷器生产受此影响,瓷窑的规模开始萎缩,生产品种逐渐减少,器形常见有盆、碗、钵、罐、盘等,以日常生活用器为主。釉色主要为钧釉瓷和白地黑花瓷器。元代的钧釉瓷器制作与宋金时期相比,胎体质地粗松,器表半施釉,釉色较暗,尤其是红斑的色彩变得暗淡。瓷窑的烧制品种日趋单一,进而最终衰落。
白地黑花装饰技法主流行于金元时期的河南、河北、山西等北方窑场,瓷器风格以黑白色彩对比为特点,创造性地将中国绘画技法以图案形式绘制在瓷器上,开创了瓷器彩绘装饰的新途径。其工艺过程是在成形的坯胎上敷一层洁白的化妆土,然后用毛笔蘸一种含铁量较低的褐铁矿石料在白色化妆土上绘画,再罩一层薄而透明的玻璃釉,入窑经高温烧成。磁州窑、鲁山段店、新密窑沟、郏县黄道、登封曲河、禹县扒村、焦作当阳峪等北方诸窑均有烧造。鲁山段店窑生产的白地黑花瓷器,主要有草叶纹、花卉纹、动物纹和文字款及民间故事等装饰,采用民间喜闻乐见的通俗题材,具有质朴、洒脱、明快、豪放的艺术风格。
白地黑花“诉衷情”诗文盘,金,鲁山县段店窑文化研究所藏,口径48、底径25、高14厘米
白地黑花“清净道德”字盆,元,平顶山博物馆藏,口径40.8、底径19.7、高13.5厘米
白地黑花执壶,金,鲁山县段店窑文化研究所藏,口径5、底径6、高12厘米
白地黑花盆,元,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口径29.6、底径18、高11. 6厘米
白地黑花高足杯,元,鲁山县段店窑文化研究所藏,口径9、底径3.8、高8.3厘米
白地黑花“王”字碗,元,平顶山博物馆藏,口径18.3、底径6.2、高6.4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