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名称:中国战斗——抗日战争时期木刻版画展
主办单位:河南博物院 北京鲁迅博物馆
展览时间:2017年7月28日-9月20日
展览地点:河南博物院
抗战版画是在鲁迅先生的精心培育和抗战风雨的磨砺淬炼下成长发展起来的艺术,在山河动荡的岁月中艰难地、但又无比顽强地生存,在广大军民中扎根开花。抗战版画像火把一样照亮了无数凄苦迷茫的心灵。在硝烟四起、物资匮乏的情况下,抗战版画家们以刻刀为武器,以热血为底色,在粗粝的木板上抒写下了对于国家民族的质朴的爱和对侵略者的强烈的恨,把坚持到底的勇气和必胜的信念注入到了一幅幅版画作品之中。这种以生命和血肉铸就的艺术,虽有时显得幼稚、粗糙,但却无碍于其内在激情的喷发、伟大和不朽。而今,当我们回顾那段惨烈而悲壮的历史的时候,依然会被这些作品直指人心的力量所打动。这些版画对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无疑是最生动形象的历史教材。
第一部分 血肉长城
日本觊觎中国之心由来已久,近代以来不断施以武力,在中华民族危难之际,中国人民和军队奋起反抗,筑起血肉长城。这部分版画主要描绘自“九•一八事变”以来抗日战争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和部分战争场面,以此表现中国人民保家卫国的坚定决心,以及英勇抵抗日本侵略者的民族精神。
民族呼声,李桦,16.2×14.8cm
日舰的毁灭,马达,16.5×10.2cm
壮烈的牺牲,马达, 19.1×13.1cm
追击,李桦,10×12.2cm(7.8×10cm)
号外,王寄舟,12.5×16.7 cm (11.4×15.7cm)
第二部分 铁蹄之下
日本帝国主义的强盗行径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战火波及地区满目疮痍,广大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这部分版画主要描绘中国民众在战争中的苦难生活,如逃难、遭受轰炸、在战火面前惊惶失措等场景,以表现日寇的残暴和战争带给人民的痛苦。
第三部分 民族抗争
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军民奋起抵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这部分版画描绘了全国军民的各类抗战图景,歌颂了在斗争中成长起来的抗日英雄和普通民众,展示了全面抗战、全民抗战的恢宏画卷。
战旗与战马, 赖少其,11.1×11.9cm(8.6×9.8cm)
第四部分 不屈的人
日寇入侵,山河破碎,中华儿女不畏强暴,英勇抗争,涌现了无数可歌可泣的抗日民族英雄。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是抗日战争最终以中华民族的胜利、日本帝国主义的覆灭而结束的强大动力。
战士, 江丰, 13.3×13cm
白求恩像,马达, 7.6×8.9cm
第五部分 走向胜利
这部分表现革命根据地的生产、生活和战斗场面的木刻版画,描绘了延安大生产运动、拥军爱民等场面以及国共合作、共同抗敌的内容,以此表现根据地人民对于幸福生活的渴望和乐观态度,以及对于抗战胜利的信念和决心。
抗战版画,是艺术作品,也是武器;抗战版画工作者,是艺术家,更是战士。为民族生存而战斗,为美好人生、世界和平而创作的版画家及其作品将永远彪炳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