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纹铜禁
发布日期:2020-04-09 信息来源:河南博物院

云纹铜禁

春秋(前770-前476年)

纵长131厘米,横长67.6厘米,高28.8厘米,身宽46厘米,重94.2千克

1978年河南省淅川下寺2号楚墓出土

禁为承置酒器的案子。

云纹铜禁器身为扁平长方体,上部中间为一长方形平面,中空无底,禁面四周及禁体四壁均饰由数层铜梗支撑的云纹。内层铜梗粗而直,以作骨干;中层铜梗稍细,由下向两侧伸出后上弯;外层铜梗最细,连缀成云纹。内、中、外数层铜梗相互套结,但以内层粗铜梗起主要支撑禁身的作用。

禁侧攀附有十二条怪兽,前后各四,左右各二。兽首有双角,张口吐舌,挺胸扬尾,前爪攀附禁沿,后爪紧抓禁壁,作窥探状。

禁底有十二个头饰高冠、昂首咋舌、挺胸凹腰、扬尾承器的虎形怪兽为足,四角各一,长边各三,宽边各一,前足前伸,后仅有一管状足用以支撑器身,既富动态,又显轻盈。

许多证据表明,这件铜禁的器体与四周纹饰是用失蜡法分段制作再合范铸造的。失蜡法,又称熔模铸造法,克服了传统泥范法的一些弱点,铸出的成品繁缛复杂,呈现出雕镂之美,春秋中晚期发展起来的失蜡法解决了铸造更为复杂的多层次的青铜器问题,把青铜器铸造推向又一个高峰。这是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失蜡法铸件,它的出土把我国失蜡法工艺的使用年代又提前了百余年。

(文字内容原载于《云纹铜禁》《逐鹿与争鸣:东周时期》两图书。其中:河南博物院镇院之宝系列图书《云纹铜禁》,向祎编著,郑州:大象出版社,2017年10月;河南博物院编《中原古代文明之光丛书》之《逐鹿与争鸣:东周时期》,北京:科学出版社,2017年6月。)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