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博物院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
发布日期:2014-12-04

    

 

 

2013年12月,河南博物院被批准为第四批河南省博士后研发基地(河南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这对于未来吸引、培养和使用高层次青年人才特别是创新型优秀人才,促进单位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成果转化等科技研发活动有着积极的意义。

  

【河南博物院简介】

河南博物院始创于1927年,是中国较早的博物馆之一,也是新中国成立前河南省唯一的一座博物馆,是目前中原最大的现代化综合性博物馆,集文物收藏、保护、研究和展示为一体。现为中央地方共建博物馆,全供事业单位。河南博物院占地面积1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8万平方米。包括广场、序幕大厅、基本陈列馆、专题陈列馆、临时陈列馆、文物库房、多功能厅、学术报告厅、电教楼、观众餐饮茶座、观众休息厅、贵宾接待室、纪念品商场、计算机中心、文物保护中心,图书资料馆和培训服务楼等现代化的服务设施。

河南博物院现有高级职称42人,其中3人为二级专业技术岗位。中级职称60人,初级职称33人。获得博士研究生学位3人,硕士研究生学位18人。河南博物院下设主要业务研究机构有研究部、陈列部、藏品管理部、信息管理处、文物保护研究中心、图书资料部、社会教育服务部等。研究部为本院科研管理部门,负责院科研申报、管理及评奖,专家及业务人员管理,人才培养及管理,院期刊及图书类编辑及出版等。藏品管理部为馆藏文物收藏及文物鉴定部门。陈列部主要进行文物陈展设计及研究。信息管理处负责全院网络信息化管理,包括河南博物院网站建设及维护、办公自动化系统维护、文物软件开发等。图书资料室负责本院专业图书、文字及音像资料的分类、管理等。社会教育服务部负责本院陈展的讲解、志愿者讲解培训及对外宣传等。文物保护中心主要从事文物保护科学技术研究。

河南博物院重视加强自身科研队伍建设同时,积极与国内大专院校合作,目前为北京大学历史文博院、北京科技大学、郑州大学、河南大学等多家高校科研实验及实习基地。双方在藏品、文保、陈展、考古及博物馆学等方面均开展研究合作项目。同时作为公益性机构,河南博物院立足国民终身教育,发挥自身社会教育宣传优势,被评为全省和全国教育示范基地,先后被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中国科协、全国妇联等部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行动教育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等。

近年来,本院工作重点在于明确把握发展文博事业在传承中原历史文化、提高公众素质、建设文化强省、展示区域形象、推动中原历史文化传承区建设的重要意义。充分利用本馆文物资源和科研技术优势,加强博物馆学理论研究、文物考古研究、文物保护与修复、文物展示及文物鉴定方面研究。一方面依托本院学术带头人、学术骨干和优秀青年组成的学术梯队,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加快中青年学术骨干的成长;建立和完善科研队伍,培养承担大项目的创新团队。另一方面结合自身特点,加大博物馆学、文物保护及考古学研究,积极引进相关高级人才。加强院内外学术交流,鼓励和支持专业人员参加各种学术活动和会议。加强国际交流,拓展社会渠道,丰富合作内容。有意识地与国外或境外的学术机构建立稳固的交流与合作关系,在人才培养、学术研究、资源共享等方面开展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合作。

近五年内,我院将科研重点倾向于国内外博物馆学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原地区历史文物考古研究,金属、陶瓷及纸质文物保护技术等三项。

国内外博物馆理论与实践研究:河南博物院作为河南省最大的博物馆,加强与省内和国内外博物馆合作。博物馆行业学术组织——河南省博物馆学会秘书处下设河南博物院。通过学会组织管理,河南博物院每年组织全省及国内博物馆行业人员培训,开办学术讲座,进行业务指导。并通过项目进行科研合作。此外利用博物馆资源平台,加强与国内兄弟馆所的交流与合作。多年来,组织《龙之国度——来自河南博物院动物艺术珍宝展》《中国屋檐下——来自河南博物院的古代建筑展》等20多个展览在国外和港澳台地区展出,受到海内外观众的广泛赞誉,增强中原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此外注重加强与国际博物馆同行合作。河南博物院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博物馆协会安全委员会(ICOM-ICMS)执委,中国博物馆协会安全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近期与西班牙达利博物馆签订项目、日本奈良国立博物馆等签订合作书,促进馆所在社会服务、陈列策划、文物保护、学术研究等领域的交流合作。

中原地区历史文物考古研究:河南博物院荟萃了全省文物精华,院藏文物达13万多件,尤其在史前文物、青铜器、陶器、瓷器、玉器、石刻等方面,具有突出优势。这些文物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代表了中原地区的文化风貌。河南博物院先后出版了《河南博物院精品与陈列》《新郑郑公大墓》《河南古代陶塑艺术》《河南出土汉代建筑明器》《河南佛教石刻造像》等学术专著50多部,多项论文和专著获奖。

文物保护与修复:河南博物院文物保护技术研究中心,是从事文物保护科学技术研究的专业机构。中心下设:文物保护研究室、文物保护实验室、纸质文物保护研究室、影像信息研究室等。中心配备多种现代化的分析仪器,能够满足有机和无机质地文物保护和研究的需求。主要研究领域涵盖了可移动文物保护技术、壁画的揭取和保护、古字画、纸本、绢本文物的揭取、修补、全色技术,纺织品的保护等多个学科方向,是省级重点金属文物保护科研基地,中心具有国家级可移动文物技术保护设计甲级资质,国家级可移动文物修复一级资质。 中心主持承担我院和省级科技攻关项目和省级重点科研项目,多次获得国家及省级奖励。在国内与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北京大学、西安文保中心等单位进行合作,承担大型保护修复项目。在国际上与意大利、日本、法国等国家进行广泛的学术交流活动,使我们在新技术和新材料应用上达到国际水平。

院里将专项拨款,对承担课题人员采用重点支持、定期考核、动态管理、择优汰劣的管理办法,以五年为考核期,对未能完成目标的人员将取消培养资格。

【科研环境】

本院每年投入科研资金200万,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可满足相关科研研究。在设施方面有独立的办公楼、图书资料楼、电教楼、展览馆等建筑群。办公楼建筑面积5672㎡,电教楼建筑面积5753㎡,图书资料楼建筑面积1412㎡,展览馆建筑面积21624㎡等。有独立的文物保护研究室和实验室、影像信息研究室等,配备多种现代化分析仪器,能够满足有机和无机质地文物保护和研究的需求。拥有多台windows、linux网络服务器,有独立的网站域名,办公系统全部实现网络化。图书资料楼收藏文物考古及博物馆学图书7万多册,文物底片4万多张、拓片4千多张、音像资料等1万多份。拥有自己的文物考古类期刊《中原文物》,现为中文核心期刊和中国社科核心期刊。

本院可提供有公寓楼、设有后勤产业处,并有相应的资金能为博士后研究人员提供较好的科研条件和必要的生活条件。对博士后研究人员的住房、日常经费及其他后勤保障严格按照国家及省级博士后工作管理相关政策执行办理。

【联系方式】

河南博物院

电话:0371-63511062    传真:0371-63850860

Email:ovid2010@sina.com

邮编:450002

通讯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农业路8号河南博物院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