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文化系列讲座】郭爱和:中国三彩陶瓷之源
发布日期:2017-01-04



三彩鹦鹉髻女俑,唐,宽12厘米,厚10厘米,高33厘米

三彩胡人牵骆驼俑,唐,骆驼高70厘米,长51厘米,俑高68厘米

骆驼、骏马、仕女、胡人俑、镇墓兽……

 提及“三彩”,似乎每个人都会不假思索地联想到1000多年前的“唐三彩”:背载丝绸的骆驼,黝黑肥硕的马匹,体态丰腴的仕女等等,被以“黄、赭、绿”为主的三种釉色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因兴盛于唐代,故称之为“唐三彩”;又因最早最多出土于洛阳,故又被称为“洛阳唐三彩”。

而实际上,“唐三彩”只是三彩发展的一个时期和重要阶段,所谓三彩,就是多彩的意思。不夸张地说,三彩艺术是中国陶瓷史上的创举,是中华文化之瑰宝。三彩艺术几乎把中国陶瓷文化的全部潜能和优势都充分彰显出来,是中国陶瓷文化悠长历史发展中所积累的经验与技术,是审美感受与文化底蕴的光辉结晶,并在特定的文化大环境和时代氛围中一次次地升华,且每个时期的三彩既有对前人的传承,又展示出有鲜明时代特征的美学风貌。

“汉三彩”的滥觞之始、“南北朝三彩”的承前启后、“唐三彩”的盛世华章,“宋三彩”的清淡雅致、“辽三彩”的别样风情、“明三彩”的富丽堂皇、“清三彩”的繁复精美,以及流传至国外衍生的“奈良三彩”“新罗三彩”“波斯三彩”……可以说,中国历史上各个时期的三彩作品,都无不在一步步地推动着中华文明的发展与进步。

那么,各个时期的三彩作品都有哪些特别之处,中国最初的三彩陶瓷到底源自于哪里?本周六(01月07日)下午,由河南博物院、中原国学讲坛主办,郑州抱朴文化艺术交流策划有限公司承办,大河网、大河报、河南商报、东方今报、今日头条、天天快报支持“炼土生辉——窑变传奇”中原首届陶瓷文化系列讲座第五讲将在河南博物院西配楼二楼准时开讲。届时,将特别邀请中国瓷器设计艺术大师,洛阳三彩艺术博物馆馆长,中华陶瓷大师联盟副主席郭爱和为大家详细讲述中国三彩陶瓷之源,期待大家的关注。

了解更多河南博物院公益文化讲座信息,请关注【文博河南】微信公众号。  


讲座时间:01月07日(周六)下午3:00

讲座主题:《中国三彩陶瓷之源》

讲座嘉宾:郭爱和(中国瓷器设计艺术大师,洛阳三彩艺术博物馆馆长,中华陶瓷大师联盟副主席)

讲座地点:河南博物院西配楼二楼多功能报告厅

领票地点:河南博物院志愿者之家

咨询电话:0371—63582521.

中原国学讲坛QQ交流群:515898211.


【嘉宾简介】郭爱和,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洛阳三彩艺术博物馆馆长中华陶瓷大师联盟副主席,“三彩艺”三彩釉画创始人。从艺三十年间,创作三彩釉画上千幅,在国际、国内荣获各类奖项百余项,荣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杰出手工艺品徽章”。构建“洛阳三彩学”,使“洛阳三彩”成为独立的陶瓷艺术门类。先后出版《中国洛阳三彩》《陶瓷名家-郭爱和》《国之中,城之源》《郭爱和陶瓷艺术》《重走丝路》《写意三彩》等专著。郭爱和的三彩釉画作品,浸透了中华传统工艺美术与现代生活的有机结合,陶瓷材料与陶瓷艺术工艺的有机融合,陶瓷装饰艺术与环境美学的有机统一,赋予了中国传统陶瓷艺术创新的灵感和生命力。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