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在广袤的亚欧大陆上,曾经有一条非常重要的海上贸易通道,它自开通以来,就一直是沟通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一座重要桥梁,它就是被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命名的闻名世界的“丝绸之路”随之演变而来的“海上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顾名思义,是指古代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进行经济文化交流交往的海上通道。
中华民族的航海足迹,渊源悠久。
早在新石器时代,我国东部、东南沿海的先民们就已经开始使用简单的航海工具,不断探索开辟着最早的海上航路;在汉代,汉武帝拓展八方之交流,在徐闻、合浦等地发舶远洋,与陆路“丝绸之路”相呼应,通使互贸,使中国作为东方大国的魅力逐步彰显于世界舞台; 两晋隋唐,海上帆影相望,跨海求经的中国僧侣,东来贸迁的波斯、阿拉伯商人,远至非洲、欧洲等世界各国,都通过茫茫大海上的航线,到达了彼此的祖国;宋元时期,广州、泉州、明州已成为国际化港口城市,海上贸易空前兴盛,这条“海上丝绸之路”,因其运送着陶瓷、丝绸、茶叶、贵金属、香料等物品,又被称为“陶瓷之路”“茶叶之路”“白银之路”“香料之路”; 明代初期,大航海家郑和率领浩大的船队7次下西洋,与30多个国家进行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达到巅峰……海路千年,风帆远扬。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不仅仅成为一条商贸之路,更是一条文化交流、艺术传播、思想交融的和平之路。
那么,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究竟是哪里?途径的国家都有哪些?中国古代造船业的发展和海上航线的拓展又有着怎样的艰辛历程呢?本期讲座,广东省博物馆馆长、党委书记,广东省博物馆协会理事长,中山大学、广州美术学院研究生导师魏峻将为您重新再现海上丝绸之路的辉煌——
本周六(05月06日)下午,由河南省文化厅、河南博物院主办,河南嵩阳文化策划有限公司承办,大河网、大河报、河南商报、东方今报、今日头条、天天快报支持的2017中原国学讲坛“文明向心——丝路传韵”系列讲座将特邀广东省博物馆馆长、党委书记,广东省博物馆协会理事长,中山大学、广州美术学院研究生导师魏峻做客河南博物院解说海丝之路上这段漫长且复杂的海交历史。期待大家的关注!
【讲座纲要】
一、陆路海路-中国联系世界的纽带
(一)丝绸之路
(二)早期中国的航海与造船
二、交市于海-东西方文明的早期接触
(一)汉晋时期的船舶
(二)汉晋海上海路的开拓
三、七海扬帆-唐宋时期的海洋贸易
(一)唐宋时期的船舶
(二)通海夷道与航线拓展
四、东西汇流-世界海洋贸易的新时代
(一)中国帆船的鼎盛时代
(二)海洋贸易体系的形成
提示:了解更多河南博物院公益文化讲座信息,请关注【文博河南】微信公众号。
讲座时间:05月06日(周六)下午3:00
讲座主题:《七海扬帆—中国古代船舶与海上丝绸之路》
讲座嘉宾:魏峻(广东省博物馆馆长、党委书记,广东省博物馆协会理事长,中山大学、广州美术学院研究生导师)
讲座地点:河南博物院西配楼二楼学术报告厅
领票地点:河南博物院志愿者之家
咨询电话:0371—63582521.
【主讲嘉宾】
魏峻,广东省博物馆馆长、党委书记,兼任广东省博物馆协会理事长、中山大学和广州美术学院研究生导师。博士,二级研究馆员,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长期从事陆地、水下考古、文化遗产保护和博物馆管理,发表专著2部,主编20余部,发表相关专业论文40余篇。获得过文化部优秀专家、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全国先进工作者等称号及国家文物局科学技术及创新奖一等奖、国家文物局田野考古奖一等奖、全国博物馆十大精品陈列精品奖等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