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下午,秋色浓浓,碧空万里,鲜艳的五星红旗在河南博物院广场上空迎风飘扬,鲜花和红叶衬托下的河南博物院,生机盎然。博物院工作人员统一着装,精神抖擞,共同期待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委员长吴邦国的到来。
下午4时30分,在欢快的迎宾乐曲声中,吴邦国委员长在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徐光春等领导同志的陪同下,神采奕奕地走下汽车,大厅里顿时响起了热烈的掌声。省文化厅厅长郭俊民、河南博物院院长张文军等迎上前去,欢迎吴邦国委员长的到来。
在听取了张文军院长关于陈列展览的介绍后,吴邦国委员长兴致勃勃地参观了《河南古代文化之光》、《楚国青铜器》、《明清工艺珍品》、《古代建筑明器》、《古代玉器》、《国宝展》等陈列展览,欣赏了河南博物院华夏古乐艺术团的精彩演出。
参观过程中,吴邦国委员长对河南博物院展出的精品文物和反映我国古代科技成就的展品特别关注。在看到淮阳平粮台出土的陶排水管道后,他仔细询问了考古学上反映的文明出现的几个要素。在看到偃师、郑州、殷墟等商代遗址考古发掘的照片时,吴邦国委员长对商王朝频繁迁都的原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得知目前已发现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单字有4500多个、能够识别的约2000字时,吴邦国委员长感慨地说:“我们目前所常用的汉字也无非就是这几千字,可见3000多年前的甲骨文文字体系是多么完备。”看到郑州商城遗址出土的青铜器时,吴邦国同志关切地询问:“中国最早的青铜器文字出现在什么时候?铭文最长是在什么时候?”在问到楚国与河南有什么渊源关系时,河南博物院讲解员柳恒回答:“楚国封国在河南淅川,后来不断南移,历经800余年,期间曾两次在河南建都,所以河南有大量的楚文化遗存。”张文军院长同时又将郑、楚两国的青铜器做了比较,说这一时期的青铜器逐步趋于实用、具有不同的地域风格。吴邦国委员长满意地点了点头,并赞叹道:“文物是时代的写照。”
在参观过程中,吴邦国委员长对陶楼中出现的覆道、空心画像砖的出现、黄釉扁壶中的胡人形象、四神云气图壁画的揭取保护、古拙传神的陶狗以及云纹铜禁浪漫离奇的造型和精湛绝伦的铸造工艺都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在看到隋唐东都洛阳城和北宋东京汴梁城的沙盘时,吴邦国委员长连连赞叹1000多年前城市规划和布局的有序。在参观国宝莲鹤方壶时,委员长称赞了该展览先进的陈列手段,并仔细听取了方壶精湛的铸造工艺及辗转离奇的身世,连声感叹:“这是镇馆之宝啊!”
欣赏完河南博物院华夏古乐艺术团的精彩演出后,吴邦国委员长走上舞台,亲切地与演员一一握手,并对演出给予了好评。他详细地询问古筝、石排箫、陶埙等音乐文物的发展演变过程,谈起了“琴瑟和鸣”这个成语的来源。吴邦国委员长还亲自体验每一件乐器的音色,富有激情地敲击编钟的底层大钟,声音铿锵有力。
参观结束之后,吴邦国委员长指出,河南博物院所藏文物很有特色,都是本地发掘出土,藏品丰富,数量众多,研究性强,特别是青铜器、史前文物、宋代瓷器、石刻艺术、古代玉器,河南不愧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在结束了愉快的参观行程之后,委员长欣然签名留念,并亲切地与河南博物院工作人员一一握手道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