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博文创2021年底巨献——永恒的匠心•雕版大师
文:陈钰 发布日期:2022-01-04 信息来源:河南博物院
扫码分享

2021豫博文创年底巨献——“2022豫博文创•非遗来潮系列”第一期重磅产品《永恒的匠心•雕版大师》。

制版技术在中国历史悠久。新石器时代的甲骨、陶器和秦汉时期的画像砖、石碑等,都是用利器在各种材料上雕刻文字与纹样。雕版印刷术是中国古代人民的四大发明之一,是人类近代文明的先导,为知识的广泛传播、交流创造了条件。

豫博文创最新产品《永恒的匠心·雕版大师》灵感来自千年前的甲骨文文字,融合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雕版印刷技术,在创作过程中加入创意巧思,进行不同语言内容的解读,产品呈现出古人雕刻求知的探索精神,给2021年一个完美的句号,掀起2022年非遗潮。

雕刻“甲骨”,历史非遗在实践中鲜活。跨越时空,古今思想在刻板上交汇。

雕版印刷术发明于唐朝,是在木板原料上雕刻图文进行印刷的技术,宋代,由于重视教育,社会对书籍需求大增,雕版印刷术进入快速发展期。明清时期在全社会各行业的努力推动下,创作出大量优秀的版画作品,同时欣赏性版画大大兴起,达到了中国古代版画的鼎盛时期。20世纪30年代,鲁迅先生从艺术功能与现实意义出发,结合当时社会背景,倡导了现代木版画——新兴木刻的诞生,最终发展为中国现代美术事业的光辉篇章之一。

雕刻材料,一般选用纹质细密坚实的木材,如枣木、梨木等。将要印的内容写、画在薄纸上,反贴于木板,用刻刀雕刻而成,而后进行印制。

随着社会的发展,雕版材料不再受局限,现在可根据创作风格所需选择合适材料制作。豫博文创《永恒的匠心·雕版大师》产品配备实木板,雕刻刀。毛刷、印台等工具,降低了传统雕刻难度,人人都可以亲手创作非遗佳作。

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老文字,距今已有三千余年,因镌刻、书写于龟甲与兽骨上而得名,是我们能见到的最早的成熟汉字,主要指中国商朝晚期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的文字,是中国及东亚已知最早的成体系的商代文字的一种载体,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同时也是研究甲骨文书法重要的财富。从书法角度看,甲骨文的特点是质朴、古雅、自然。占卜时常用“是”或“否”刻于龟甲中央纵线两侧,自此中线向左右书写,故两旁对称和谐,具有行款对称之美。契刻后,大小字分别填上墨朱,或正反面分填朱墨,更深具艺术之意味,堪称书史奇迹。

《永恒的匠心·雕版大师》首发四款甲骨文文案: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天生我才必有用;守得云开见月明。四句经典名言,表达出豫博文创对大家的美好祝愿。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