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河南博物院办公室 发布日期:2014-08-20 信息来源:河南博物院网站

 

  “鼎盛中华——中国鼎文化展”开幕式 
 
  
国学讲坛邀请二月河做学术报告 

华夏古乐团专题演出
 
举办道德讲堂
 
 
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 
 
 
志愿者参与免费讲解
 
 
中原文化历史文化宣讲团走进高校开展文化宣讲

近年来,河南博物院按照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积极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积极利用博物馆在收藏研究、展示传播人类文明历史和科学文化知识的资源优势,充分发挥博物馆在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独特作用,以传统优秀文化为引领,以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为目标,以服务群众为中心,广泛持久地涵养核心价值观,诠释核心价值观。

以传统优秀文化为引领,

让核心价值观走进公众、深入人心

举办展览、传播优秀传统文化是河南博物院践行和培育核心价值观的的重要举措。博物馆珍藏的博大精深的文化遗产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历史智慧和现实参照。我们以展览为载体,把传统文化和传统价值观融入到展览中,举办反映民族历史、展现民族精神的优秀展览,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讲清楚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使优秀传统文化成为人们领悟、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催化剂”和“助推力”。“中原古代文明之光”是河南博物院推出的大型基本陈列,展览以河南古代文明的闪光点为主线,按照文物的产生年代、作用,把文物与板面文字、出土地点、图片、文化类型有机地组合成一个展览整体,通过雕塑、沙盘、地图、景观、图版延伸、多媒体演示等手段生动展示中华民族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灿烂的文明进步成就,让观众直观地体验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鉴赏祖先创造出的灿烂文化,使人们通过耳听、眼看、心想,赞叹祖国的辉煌历史,感怀民族的伟大精神,使人们发自内心、发自肺腑热地爱祖国。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现“武则天除罪金简”的发现过程、历史背景以及与该文物有关的历史人物故事,让观众深刻体味文物折射出来的种种非强制性的道德规范和道德标准,从而调控、约束、教化和引导人们的行为,教会人们怎样在多种矛盾、冲突的社会中如何和谐相处。设计原始厅文化对比柜、东周厅“鼎路”,彰显中原文明的吸纳性、包容性,潜移默化地让观众形成积极、健康、包容、宽容的心态。设立名人墙、活字印刷墙,再现“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天下情怀,“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凛然正气,“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奋进精神,让传统文化中蕴含的道德智慧和价值观滋润观众的心灵,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我们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优秀文化传承体系,深入挖掘和阐释蕴含于文化遗产中的历史传统、文化价值、民族精神,打造“文明向心力”、“世界文明”、“大师系列”等主题原创展览,先后举办“匈奴与中原——文明的碰撞与交融”“和韵天下”““鼎盛中华——中国鼎文化”“公民道德教育图片展”等弘扬社会主旋律的系列展览,让观众切身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核心价值的深刻内涵,增强人民群众践行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同时还在国外举办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的专题临时展览来大力宣传核心价值观。先后赴美国、日本、韩国、比利时、意大利等国举办“中华五千年文明艺术展”、“中国古代艺术奇观-唐代艺术展”、“中国屋檐下-来自河南博物院的古代建筑明器展”等展览,向世界各地人民展示我国辉煌灿烂的文明成就,增进世界各国人民对中华文化的了解和认同。

以提高公民素质为目标,

让核心价值观具体鲜活、打动人心

以文化人、提高人文素质是河南博物院弘扬和培育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河南博物院充分发挥优秀历史文化怡情养志、涵育文明的独特作用,精心设计和开展内容鲜活、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文化教育活动,使公众的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

国学讲坛,滋养心灵。不定期举办“中原国学讲坛”学术讲座,先后邀请二月河、王立群、于丹、纪连海等文化界名人、教授来河南博物院开展传统文化宣讲,解读秀传统文化中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引导人们更好地用传统文化充实内涵、滋养心灵、陶冶情操,增强人们的价值观自信、价值判断力和道德责任感。

文化宣讲,教化育人。组织优秀讲解员成立爱国主义宣讲团,以主题演讲、专题讲座、舞台表演、交流互动的方式,经常性深入到大中专院校、部队、企事业单位、社区宣讲爱国主义和优秀的历史文化,让先进文化涵养育人,使社会公众增长了知识、陶冶了情操、开阔了视野、浸润了心灵、升华了情怀,也为潜移默化的教化人、影响人、激励人,起到了很大的正面引导作用。

社会教育,提升素质。依托河南博物院丰富的教育资源优势,在河南省少儿图书馆、郑州四中建立“河南博物院历史文化教育示范基地”,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服务活动,让博物馆教育切实服务于学校教学和学生文化需求。根据青少年群体的认知特点,结合学校课程安排,制定中小学生年度参观学习计划,编制适合中小学生的展览讲解词,通过开展厅里的报告会、历史教室主题活动、文保知识问卷调查、专家讲解等寓教悦享的教育活动,加深中小学生对文化遗产的认识,激发其学习历史文化、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兴趣,引导青少年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以服务群众为中心,

推动核心价值观的特色表达和具体实践

以文化熏陶为抓手,开展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活动是河南博物院弘扬和培育核心价值观的创新实践。我们把核心价值观和文化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推出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引人入胜的文化教育、普及和推广活动,增加公众对民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对优秀传统道德在中华民族形成与发展中独特作用的认知。

道德讲堂,以文化人。为弘扬道德力量,传播正能量,精心打造“河南博物院道德讲堂”。讲堂以提升思想道德修养和文明素质为核心,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等“四德”建设为着力点,以“唱歌曲、学礼仪、诵经典、学模范、送吉祥”等环节为主要流程,用鲜活事例、榜样力量生动形象地表现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让凡人善举、最美现象、美德故事入眼入脑入心。目前,道德讲堂已成为河南博物院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平台。

“我们的节日”,涵养育人。传统节日作为中华文化的基本元素,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与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宝贵资源。我们利用重要节庆日在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独特优势,深入挖掘弘扬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举办“我们的节日”系列文化活动。春节以辞旧迎新、祝福美好为主题,开展写春联、捏春食、制年画、剪窗花、做灯笼;清明节以慎终追远、缅怀先人为主题,开展吟诵诗词、祭拜祖先;端午节以家国情怀、爱国精神为主题,开展折纸棕、缠五彩丝线、刺五毒、汉服表演;中秋节以阖家团圆、喜庆丰收为主题,开展模印月饼,观月·赏月·谈月;重阳节以尊老敬老、厚德仁爱为主题,开展关爱老人走访慰问等活动,弘扬了中华优秀文化和传统美德,让传统文化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浸润人们的精神世界,传递社会正能量。

手工互动教育,传承传统文化。设计融历史教学、文物保护、实验观摩、参与互动为一体的“历史教室”。结合重大节日、精品展览及重点文物,开展《中华服饰解读》《文化遗产在我身边》《历史知识问答》《泥与火的艺术》《文博小讲》和《走进博物馆》等一批新颖、独特、生动、丰富、益智、有趣的手工互动体验活动,让群众零距离了解传统文化,感受传统文化魅力,感悟历史文化的深刻内涵,树立文化自信与价值自觉, 增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同时积极创新传播形式,组织华夏古月团开展互动演出,将静态枯燥的历史专业知识动态鲜活直观展现出来,以观众易于理解和接受方式,让观众在欣赏文艺活动中接受教育,获得知识,开启智慧,润德励志,实现了让观众“走进历史、感悟人生、开启心智、传承文明”的目的。

开展学雷锋,唱树文明新风。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是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的一个重要抓手。河南博物院积极创新学雷锋和社会志愿服务的工作机制,扩大志愿者队伍规模,拓展志愿服务领域,组织志愿者参与日常讲解培训、观众导引接待、历史文化宣讲、学术交流等开放服务的各个环节,用学雷锋的实际行动,诠释着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让观众深切感悟核心价值观的真谛和要义。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