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兰涛教授在河南博物院解读景德镇官窑制瓷技艺
李燕 文/图 发布日期:2017-02-16 信息来源:河南博物院

赵兰涛教授在河南博物院解读景德镇官窑制瓷技艺

讲座由河南博物院院长助理翟红志主持

景德镇因何种原因而成为“瓷都”、这些美丽的瓷器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官窑的生产过程是怎样的?

2月11日,在由河南博物院、中原国学讲坛主办,郑州抱朴文化艺术交流策划有限公司承办的“炼土生辉——窑变传奇”中原首届陶瓷文化系列讲座的第八讲讲坛上,景德镇陶瓷大学美术学院陶艺系主任、硕士生导师赵兰涛教授通过唐英《陶冶图》,以《从清代<陶冶图>观景德镇官窑制瓷技艺》为题,为近300名听众解读了清代景德镇官窑制瓷工艺。

讲座由河南博物院院长助理翟红志主持。在3个小时的讲座中,赵教授用生动的语言为大家讲述了清代陶瓷艺术家唐英的生平事迹及《陶冶图》的编撰故事,并结合PPT详细描绘了制瓷的具体步骤,清晰、系统地讲解了清代景德镇官窑制瓷工艺。听众纷纷表示,通过对唐英《陶冶图》的分析与自身创作体验的分享,赵教授为我们展示了制瓷艺术的博大精深,令人受益匪浅。

景德镇素有"瓷都"之称,千年窑火不断,其瓷器以"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罄"的独特风格蜚声海内外。在河南博物院展览的首届中原国际陶瓷双年展上,有一部分艺术家的作品,就是在九百多公里之外的景德镇完成的。

众所周知,景德镇瓷器始于汉代,在清代达到了一个高峰,其中“唐窑”的成就相当突出。在很多的国宝级陶瓷中,屡屡会见到唐英这个名字。如:上海博物馆里有一个“乾隆五年”的大花觚,落款就是“沈阳唐英”;国家博物馆里有“乾隆六年”的大花觚,落款也是“沈阳唐英”……“唐窑”成为清代督陶官唐英所监督的江西景德镇御窑厂及其督造的瓷器之代称,但今天很难在景德镇看到唐英生产的瓷器。

唐英是清代陶瓷艺术家,能文善画,兼书法篆刻且又精通制瓷。沈阳人,隶属汉军正白旗,能文善画,1728年奉命兼任景德镇督陶官,在职将近30年,他为雍正,乾隆时期的陶瓷繁盛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唐窑”产品被公认是瓷中珍品,无论在品种的仿古创新方面还是在器物的制作技艺方面,都达到了空前未有的水平,对中外陶瓷生产产生过极其重要的影响。乾隆年间,他还组织编绘了著名的《陶冶图》,书稿图文并茂,详尽地展示了制瓷的全部工序,被后世誉为“集厂窑之大成”,是中国陶瓷史上一部不朽的著作。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