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博物院中原历史文化宣讲团走进信息工程大学
刘璐/ 文 李海东/图 发布日期:2010-06-04 信息来源:社教部

       2010年5月30日上午,河南博物院中原历史文化宣讲团走进信息工程大学,进行了旨在“传播中原文化,弘扬志愿精神”的主题宣讲活动。此次活动在社教部刘玉珍主任的带领下,由河南博物院优秀志愿者代表组成,一行十余人,受到了信息工程大学领导及师生的热烈欢迎。

       宣讲活动在信息工程大学的报告厅内举行,200多人的报告厅内座无虚席,相关领导到场并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此次宣讲活动以我院的优秀志愿者为主要成员,力求将河南博物院的精品文物、中原文化乃至华夏文明以通过志愿者宣讲的形式传输到同学们中间,着力探索志愿服务精神与中原历史文化传播相结合的崭新途径。宣讲活动采用配乐诗朗诵、讲解配多媒体图片及小讲座等多种表现形式,内容涉及仰韶文化时期的彩陶、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精华、汉代的舞蹈与建筑艺术以及河南近代史上的英雄人物。宣讲过程中,讲解员穿插了系列互动活动,结合打制石器、青铜器、漆器等各类文物复制品,通过讲解员的详细解读,使同学们不仅了解到相关的文物知识,更亲手感知到了各类文物的特点,同学们积极参与其中,无不被文物的精巧设计、精美造型所吸引。新颖的形式、生动地介绍、互动地展示,使得现场气氛十分活跃。

       一个多小时的宣讲活动在雷鸣般的掌声中圆满结束。中原历史文化宣讲团成员表示,希望通过自己的一份努力,能让更多师生走进博物馆,在重温历史中感受文化,博物明智、和谐共融。在场师生也对河南博物院送文化到校园的做法给予了充分地肯定,相关领导高度赞誉了这此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立意新颖的教育活动,称其是博物馆开展社会教育的有效途径,并热诚期望河南博物院中原历史文化宣讲团再次走进信息工程大学,为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共同奉献微薄之力。

       《故乡的彩陶》配以悠扬清远的音乐,用诗话的语言为同学们解读了深奥的史前文化

《汉代的过街楼——七层连阁陶仓楼》展示出河南古代建筑风貌

《七盘舞》将大家带进了大汉帝国轻歌曼舞的绝美佳境

  

《庙堂古韵话编钟》让人领略中原古代音乐文化的婉转悠扬

《不灭的英魂》讴歌了杨靖宇将军的一生,展现出中华民族的铮铮铁骨

宣讲活动中穿插的互动环节,有效调动了同学们的参与积极性

  

       附:宣讲活动内容及主讲人员

             《故乡的彩陶》(配乐诗朗诵),王雪峰,2009年度河南博物院最佳志愿者

             《汉代的过街陶楼》(一人讲解配多媒体图片),李晓晗,2009年度河南博物院优秀志愿者

             《七盘舞》,王文析,河南博物院讲解员

             《庙堂古韵话编钟》(一人讲解配多媒体图片),杨利,志愿者自办刊物《蒲公英》编辑

             《不灭的英魂——杨靖宇将军》刘云红,优秀志愿者代表

             《国宝的故事》,王争鸣,2009年度河南博物院最佳志愿者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