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琴,女,汉族,河南省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
自1996年硕士研究生毕业后,一直在河南博物院从事陈列展览和科研工作。现为文博研究员、河南博物院副院长。在20多年的业务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博物馆管理和陈列展览经验。组织实施了近20个有文化含量、丰富语境、观点和故事的原创展览。一直坚持自己在青铜器及先秦文化的研究,先后承担多个重要研究项目及省部级课题。撰写近40篇学术论文,独著、合著《妇好鸮尊》《中原文化大典》等4部著作、编著近20部展览图录。
2016年, 全省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
2013年,河南省第四批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文化专门技术类人才。
2010年,河南省三八红旗手。
获省部级及以上奖励情况:
1.主持 “谁调清管度新声——丝绸之路音乐文物展”,2018年获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
2.副主编图书《谁调新管度新声——丝绸之路音乐文物》,2018年获全国文化遗产十佳图书。
3.参与主持“生命•超越——中原文化中的动物映像展”,2016年获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
4.执行主编图书《鼎盛中华——中国鼎文化》, 2014年获全国文化遗产十佳图书。
5.参与主持 “鼎盛中华——中国鼎文化展”,2014年获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
6.执行主编图书《中原古代文明之光》,2013年获全国优秀社会科学普及作品、省社会科学普及优秀作品。
7.副主编图书《辉县琉璃阁甲乙二墓》(上、下), 2012年获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壹等奖 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委员会。
8.参与主持 “中原古代文明之光”基本陈列,2011年获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
承担主要科研任务情况
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典藏•流转•探析——河南博物馆南迁文物的“前世今生”,河南省“四个一批”人才资助项目、省委宣传部。
主要成果、代表论著、图录
1.《中国出土青铜器》(河南卷),科学出版社,2019年8月。
2.《谁调新管度新声——丝绸之路音乐文物》,文物出版社,2017年6月,任执行主编,本人执笔20000字。
3.《镇院之宝——“妇好”鸮尊》,大象出版社,2017年10月。
4.《丝路相连——中塞文化对话》,中州古籍出版社,2016年3月。
5.《鼎盛中华——中国鼎文化》,大象出版社,2013年6月,任执行主编,本人执笔8000字。
6.《辉县琉璃阁甲乙二墓》(上、下),大象出版社,2011年12月,任副主编,本人执笔30000字,ISBN 978-7-5347-7016-6。
7.《中原古代文明之光》,科学出版社,2011年5月。ISBN 978-7-03-030930-3。任执行主编,本人执笔25000字。
8.《中原文化大典·文物典》青铜器(上、下册),中州古籍出版社。任副主编,独著60000字,ISBN 978-7-228-14171-5。任副主编,本人执笔20000字。
9.《群雄逐鹿——两周中原列国文物瑰宝》,大象出版社,2003年,任副主编,独撰15000字。
代表论文:
1. 商代青铜器镂空圈足之管见,《青铜器与山东古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年6月。
2.商周礼制社会与唐宋开放社会下中原地区的体育形态,《博·戏——中国古代体育文物》,ISBN 978-7-5447-4873-5。
3.模范成器 礼乐相和——中原夏商周青铜器的形与神,《和·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之道》,2015年12月。
4.春秋晚期贵族墓出土青铜神兽赏析,《文物天地》,2015年3月。
5.蟠虺纹铜盖鼎,《中原藏珍品鉴•卷贰》,中州古籍出版社,2014年8月。
6.试析商周时期的鸟兽形铜尊,台北《故宫文物月刊》,2013年1期。
7.试析淅川和尚岭楚国墓地嵌红铜画像铜壶,《楚文化研究论集》(第六集)湖北教育出版社,独著,8000余字。
8.以人为本 彰显文化——陈列展览的创新与发展,《豫陕晋冀四省博物馆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2012年9月。
9.从出土文物看中原楚国青铜器的铸造工艺,台湾《历史文物》,2011年1期,ISSN 0457-6276。
10.夏商周时期的中原青铜文化,《青铜文明 中原瑰宝》,新疆人民出版社,2011年3月。
11.故宫博物院藏辉县琉璃阁甲乙二墓青铜器,《中原文物》,2010年6期,4500字。
12.思辨·提升——“中原古代文明之光”设计理念,《中国博物馆》,2010年4期,ISSN 1002-9648。
13.对河南博物院藏辉县甲乙墓青铜礼乐器的认定及存疑,《河南博物院建院80周年论文集》,大象出版社,2007年。
14.现代文明背景下的博物馆发展趋势,《中原文物》,2003年第2期,独著7000余字。
15.试论郑州小双桥遗址的商文化,《河南博物院落成暨河南省博物馆建馆70周年纪念》论文集,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