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博物馆是以一定的时间空间为载体,以文物为物质依据来研究人类早期活动及创造性的集研究、教育和观赏性为一体和为社会服务、为人民服务的“三性两服务”的综合机构。核心内容主要是藏品的科研,收藏和陈列。安全保卫工作是现代博物馆的立馆之本,技防设施是搞好博物馆安全保卫工作的重要防范措施,职业道德建设是搞好博物馆安全保卫工作的关键,人防是搞好博物馆安全保卫工作的重要保证,内部安全管理是搞好博物馆安全保卫工作的根本。安全保卫工作不可忽视,尤其是文物的安全问题。
关键词:现代博物馆;安全;保卫; 管理;思路;
一、现代博物馆安全保卫工作的现状
随着博物馆藏品数量的增加和人们对其价值的关注,博物馆所面临的风险也在直线上升。对此,各级政府部门以及各级博物馆工作部门都增大了对国家颁布各项相关规章制度的实施力度,使其贯彻落实到博物馆安全保卫工作上,从而使博物馆安全保卫工作在理论上、思想上、制度上、实施上都得到了一定的强化;以往活动经费不足、馆内设备落后、管理水平不先进、工作人员配备不合理等现象都一度得到改善。对于现代博物馆所面临的安全问题,各级政府部门以及博物馆管理部门、工作人员都提高了对安全保卫工作的重视程度,将藏品安全提上议程。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曾经强调过:“文物安全是文物工作的生命线”,“文物安全是文物工作安身立命之本”。由此可以看出,无论是省级、市级或其他级别的博物馆,其工作重心都要建立在文物安全的基础之上,工作人员要有这种安全意识,将文物安全放在工作首位,实行综合管理博物馆安全工作;各博物馆中的工作人员,要有不怕困难的决心,共同努力,实行分班制,不分昼夜将文物安全工作落实到实处,有效的降低现代博物馆馆藏品的失窃概率,将安全事故降低到最小。
二、文物的保护范围
不是所有可移动和不可移动的地上地下古代遗物都称为文物。其实我们只有对以下的文物具有安全保护责任和义务:1.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和石刻、壁画; 2.与重大历史事件、革命运动或者著名人物有关的以及具有重要纪念意义、教育意义或者史料价值的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实物、代表性建筑;3.历史上各时代珍贵的艺术品、工艺美术品;4.历史上各时代重要的文献资料以及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手稿和图书资料等;5.反映历史上各时代、各民族社会制度、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的代表性实物。
三、博物馆安全保卫存在的问题
1、安全意识淡薄,防范基础薄弱。一些博物馆对文物安全工作的重视尚未达到应有的高度,重视只停留在口头上,文件上。麻痹大意和疏忽松懈是文物安全的最大隐患,思想上放松警惕,盲目乐观,高枕无忧,低估和忽视文物安全工作的基础性、保障性。舍不得向文物安全领域投入资源,致使有标准规范不达标,有管理要求不执行,有应急预案不演练,有值班制度不到岗。安全防范工作漏洞百出,全方位、长期性的文物安全防范长效机制尚未形成。文物保护管理机构不健全、编制短缺、力量薄弱的现象依然普遍存在,博物馆安全防范设施达标率低。
2、人防与技防、物防不能很好地协调。安全防范体系是综合性的防范体系,是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但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只有人防和技防、物防相结合,才能发挥技防的作用。而现在许多博物馆不能正确处理人防和技防、物防的关系。重设施投入,轻人员管理;重人员数量,轻素质提高;随意招聘社会人员从事安防监控岗位,而有些社会人员对技防设备一无所知,导致先进的技防设备形同虚设。另外对安全人员缺乏有效地培训,专业理论知识欠缺。
3、安全管理机制不健全。博物馆的安全管理涉及文化部门、公安部门等主管部门。管理多头,职能重叠,监督与管理的界限不明确。一些文物安全工作者对文物安全制度不了解,不重视,执行中随意变更,或存在抵触情绪。文物安全要靠制度作保障。“没有规矩不称方圆”。另外,安全管理还没有被普遍提升到系统化、科学化、标准化、专业化的水平,被看做是简单劳动。管理标准和制度不完善,难以适应现代文物安全管理精细化的要求。
4、博物馆防范措施落实不彻底,安全隐患严重一些博物馆中,人力、物力、技术能力等方面的防范措施没有贯彻落实到保卫工作中,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甚至有部分博物馆夜间的保卫工作完全靠传达室内的值班老头进行,即使有聘请专门保安,也大多没有保卫部领导带班;还有一些博物馆库房或是展示大厅安全措施不到位,仅靠木质门窗和普通铁锁进行防范,各项防范设备不足,消防器材不到位;有的防范技术不够先进,无法满足博物馆内馆藏品风险要求的安全保护[5]。
四、现代博物馆安全工作的新思路
1、完善技防设施是搞好博物馆安全保卫工作的重要防范措施。根据博物馆的安全保卫安防特点。从技术防范系统的监控角度上,博物馆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应包括防入侵报警系统、巡更系统、出入口控制系统(门禁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声音复核系统、通信系统(含有线通信、无线通信)、辅助照明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集中管理中心控制系统(包括各种信息的采集、传输、存储、打印、查询及多种联动控制)、供电系统、防雷电系统、传输系统、记录系统等。从技术防范空间的角度上,博物馆应从外到内建立起纵深防护体系,第一道防线是最外层的室外栅栏、围墙和周界报警系统,主要防止无关人员从外部非法入侵博物馆防护区域。第二道防线是主建筑物四周或室内的通道、出入口、门窗等,主要防止无关人员非法进入博物馆建筑内部。第三道防线是特定目标,如藏品及专用库房或专用柜,藏品修复室、养护室,信息中心、财务室等重要部位进行的专门保护。并根据具体情况,分别使用周界报警系统、门禁系统、空间报警和展柜报警进行防护,结合视频监控系统和音频监控系统,进行日常监控和报警复核,并保存视音频证据。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每次展览陈列布局都会不同,展柜的摆放将会对报警系统和视频监控系统产生影响,必要时甚至必须重新布置报警点和摄像点的位置以及对应联动关系。所以为适应陈列设计、功能布局重新调整的特点,安防系统线缆和布点位置的设置应留有一定的调整性与冗余度。
2、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是搞好博物馆安全保卫工作的关键。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人们的思想发生了不断变化,各种观念和思潮纷至沓来,人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考验。加之近年来文物走私犯罪十分猖獗,馆藏文物的失窃案件也时有发生,如河北省承德外八庙和江西省景德镇某博物馆藏品保管人员监守自盗,就是其中极具典型的案件。因此,提高博物馆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是搞好文物安全工作的重要环节。博物馆在建立健全文物安全保管制度的同时,应加强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培养。如博物馆藏品保管人员。一要做到廉洁奉公,恪尽职守,工作中要做到洁身自好,不私自收藏文物和参与文物的非法经营活动,不利用职权,侵占国有文物或将国有文物赠送、出租、出售给其他单位和个人。二要做到保守机密,不得擅自公开文物藏品的重要信息和资料,发现文物被盗、被抢或丢失,要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三要做到按藏品保管工作程序进行文物保管,严防文物遭到损坏或丢失。四要做到尊重客观事实,保证文物的数据材料真实可靠,核查文物时严禁虚报谎报。再如,安全人员一要坚持原则,始终依照法律法规和安全规章制度办事。二要保持高度的安全警惕性,始终保持严防死守的工作姿态。三要熟悉防盗、防火、防抢等安全应急预案,明确岗位安全责任,始终保持清醒的安全意识。四要熟悉和掌握技防设施操作技能或对探头报警原因的正确分析及检查,会对技防设备存在的问题进行维修,遇事能够熟练、准确的实行果断地处理措施。
3、加强人防是搞好博物馆安全保卫工作的重要保证。在博物馆的安全技术防范上并不存在什么绝招,技术防范基本上都是固定的套路,防入侵报警系统、巡更系统、门禁系统、视频监控系统、通信系统、辅助照明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集中管理中心控制系统、供电系统、防雷电系统、传输系统、记录系统等,都是科技公司一一设计出来的程序。投入都不小,但不能保证万无一失,这是因为再先进的“技防设备”总归是“受制于人”。在博物馆安全保护这道防线上,光有先进的安保设备、严密的制度还不够,工作人员缺乏责任心,才是最大的安全漏洞。因为只有按规定掌握和操作技防设备的安保人员碰上不按常理出牌的飞贼,防范结果才能可想而知。
4、规范内部安全管理是搞好博物馆安全保卫工作的根本。文物工作安全是底线,安全得不到保障,文物工作将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一是要坚持做到安全工作一把手负总责,各分管副职具体抓,各部室负责人各负其责的安全工作责任制,每年实行层层签订安全工作责任书,使干部、职工明确各自的责任和义务,形成齐抓共管,确保博物馆安全工作一盘棋的管理格局。二是馆领导班子要对安全工作高度重视,牢固树立“安全是立馆之本、是重中之重”的思想,始终把文物安全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始终坚持“安全问题想在前,安全工作做在前,隐患解决在事故前”的安全防患工作原则。三是要始终坚持贯彻“保安全,抓业务,增效益”的工作宗旨,把安全工作作为第一要务,贯穿到全年的各项工作之中,做到常抓不懈,定期召开安全例会,做到随时发现安全隐患,及时加以解决。四是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明确有关工作人员的职责和责任,作为安全保卫工作的管理依据和准则,使安全管理工作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参考文献
[1]施亮.浅谈新时期博物馆的转型发展[J].文物世界,2013(6):73-75.
[2]王永武.谈博物馆的防火措施及安全管理〔J〕.武警学院学报,2012,(06)
[3]张立胜.当前博物馆文物安全工作问题与对策[J].中国博物馆,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