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列展览>>临时展览>>走向现代——英国美术300年>>第三部分:自然景观>>展品  
   
伦敦运河旁的住宅  1945年
     发布时间:2013-06-20

 

阿尔杰农•牛顿(1880-1968年)

布上油彩,50.8 ×61厘米

哈里斯博物馆及美术馆, 普莱斯顿

这幅画是作者很有代表性的一幅作品。尽管画家牛顿在活着的时候并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被看作非主流的艺术家,不属于现代派,但他还是非常优秀,并且颇具声望。他的作品特别能唤起人们对于两次世界大战中间时期的伦敦的记忆,以及经历战火后很长一段时间的残败、萧条的情形。牛顿作品中反复出现的基本元素有工厂的烟囱、仓库建筑,还有那些摄政时期存留下来的曾经很优美如今却被灰土覆盖的建筑。

牛顿生于伦敦,尽管看起来他居无定所,在英国很多地方都生活过,偶尔还会去欧洲大陆生活一段时间,但只有首都伦敦能够吸引他,激发想象力,让他找到灵感。为了在弗兰克•考尔德伦学校学习绘画,他放弃了正在攻读的大学学位,接着他在伦敦艺术学院深造。很长一段时间,牛顿一直沿用当时流行的绘画法则,即通过绘画直接呈现眼前的地貌和景象,这种方法沿袭了19世纪七十年代以来法国印象派的绘画宗旨。直到20世纪二十年代,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服军役的经历和战争带来的伤病,使他沉淀了下来,绘画也转型为现在这种精炼、纯美的风格,很少去捕捉人物或活动场景。他专门研究了威尼斯画家卡那莱托(1697-1768)的作品,并认为在自己见过的那些以表现风景明暗光线著称的大师中,卡那莱托的敏锐和微妙是绝无仅有的。尽管牛顿与经验主义分道扬镳,但他还是凭印象对非常熟悉的地方的风景进行创作,提炼、概括这些地方的表征然后加以合成,不同的是,他如实描绘出当光线不规则地撒在景物上时自然而然的那种效果和色彩。

画家在对自己画作的说明中提到,自己是如何树立准确的艺术家身份以及画作中最爱选用的主题元素,通过这段话可以推断他对于我们眼前的这幅作品印象深刻。牛顿说:“通过我在国家画廊的研究发现,老一辈大师对于凭记忆和想象进行创作的喜好远远胜过我们,我进行记忆力的训练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当我漫步在伦敦时,我看到不计其数的应当被画下来的场景,而它们只能凭借记忆再现出来……因此我离开我家中的画室,带着速写本,到外面去采集绘画的素材。我喜欢沿着摄政运河的拖船通道行走,去欣赏伦敦,感觉就像从剧院厢房看戏一样。由于沿途没有路标指示所在的区域,因此可以让人忘记自己身处何方。偶尔会看到一幢奶白色的摄政时代的房屋,在夕阳的照射下被染成金色,它的影子投射到运河那泛着涟漪的水面上。”最后,他坚称,“只要你肯去发现,任何事物都有其美丽之处——即便是一个煤气罐也能像威尼斯大运河上的风光一样成为一幅美丽的图画,关键在于画家如何去看待它”。”

    访问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