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列展览>>临时展览>>走向现代——英国美术300年>>第六部分:现代主义>>展品  
   
黄水仙   约1914年
     发布时间:2013-06-21

 

马克•格特勒(1891-1939年)

木板油彩,60.1×44.5厘米

阿斯特利•奇塔姆美术馆,塔梅塞德博物馆及美术馆服务处阿斯特利•奇塔姆艺术收藏所,塔梅塞德博物馆及美术馆服务处,TMBC

马克•格特勒自幼生活在伦敦最东部,他的父母是犹太人,由于生活条件艰苦而从加利西亚移居到怀特查普尔。由于格特勒是奥地利血统,且体弱多病,因此他没有参军资格,即便1916年强制性的征兵制度出台,在一战期间他也没有服兵役。

毁灭性战争的爆发使格特勒的很多艺术家朋友参军或投身战争,而他却是个反战的和平主义者,或许是出于对这一冲突的回应,1916年,他创作了《旋转木马》(泰特美术馆,伦敦),表达自己对于屠杀以及徒劳无益的战争的反抗,毫无疑问,这是一幅非常优秀的杰作。但同时,他也意识到,当别人英勇就义时自己却能够免遭战争带来的危险与恐惧,因此他在作画时总是十分谨慎,不敢涉及这一冲突。尽管如此,他的作品还是能够让人们看出和平的主旨。《黄水仙》是一个非常特殊、近乎超现实主义的作品,巧妙地运用颜色和抽象图案表达某种隐喻,花簇组成一种几何图形,让人联想到爆炸的照明弹从天而降。

虽然在那个时期很难买到画作,但格特勒得到了爱德华•马什的强大支持,后者是作家和颇具鉴赏能力的收藏家(同时也是海军部第一大臣温斯顿•丘吉尔的秘书)。1915年5月,作为一个复杂的经济协议的一部分,马什购买了格特勒的两幅关于花的作品,一幅是《爱情花》,另一幅就是《黄水仙》。马什认为《黄水仙》是他见过的最动人的图画,他是这样形容这幅作品的:“蓝色的背景和两束水仙花形成视觉的鲜明对比,这幅画给人很大启发,画得非常完美,我不得不承认他具有极高的绘画禀赋。”。

一战期间,格特勒去法国参观了一系列画展,之后便决心将自己的风格转变成像那个时代的法国绘画一样,但这样一来,他就失去了原本的独立性和鲜明个性,因此他其它作品的知名度再也没有能够超越《黄水仙》。他与画家多拉•卡林顿纠缠不清的爱情为两人带来了痛苦,女方于1932年自己结束了生命。在孤独、不完满感的侵蚀下,格特勒觉得自己孤立无助,患上了非常严重的抑郁症,最终也在1939年自杀。

    访问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