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创新·实践 黄河流域博物馆文创共扬帆话启航

文图: 胡玲娣 文/图
编辑: 豆晓宇
发布日期: 2020-10-17
信息来源: 河南博物院

 

黄河流域博物馆联盟文创产业研讨会现场

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曲径出席活动并致辞

河南博物院院长马萧林宣读《联盟鹤壁宣言》

鹤壁市人民政府市长郭浩致欢迎词

鹤壁市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路培果主持开幕式

河南博物院工会主席史自强主持学术研讨会

沿黄九省区博物馆代表举行研讨会启动仪式

开幕式现场

10月16日,由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河南博物院、鹤壁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承办的黄河流域博物馆联盟文创产业研讨会在鹤壁举办。

本次会议的主题是围绕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共同探讨新经济型环境下博物馆文创产业发展。

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曲径,河南博物院院长马萧林,鹤壁市人民政府市长郭浩及沿黄九省区博物馆、高级院校、文创公司的领导专家等参加研讨会。鹤壁市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路培果主持开幕式。

在开幕式上,郭浩首先代表鹤壁市政府向大家的到来表示欢迎,他说黄河流域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博物馆承载着沿黄地区人民的共同历史记忆,是集中反映和展示黄河流域物质、精神、制度和生态文明的重要窗口。博物馆联盟成立已近一年,在这个重要的时间节点举行黄河流域博物馆联盟文创产业研讨会,将进一步推动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扩大沿黄九省文化交流合作,打造博物馆行业的“黄河文化共同体”,实现黄河流域博物馆的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曲径代表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致辞,他表示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一年前,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河南视察工作,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确定为重大国家战略,强调“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一年来,河南重点实施以沿黄博物馆、考古遗址公园、生态廊道为主体的黄河文化标识工程,着力打造体现黄河风情、华夏文明的地标体系,赓续历史文脉。此次研讨会的举办,为推动沿黄九省区博物馆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创新传承黄河文化搭建了很好的平台。

马萧林代表黄河流域博物馆联盟宣读了《联盟鹤壁宣言》,随后由沿黄九省区博物馆代表举行了简单而热烈的研讨会启动仪式。

第二阶段的学术研讨会环节由河南博物院工会主席史自强主持,参会代表分为四组围绕“文旅融合与博物馆文创发展”,“黄河文化赋能博物馆文创发展”,“博物馆IP授权的创新实践”,“博物馆藏品的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策略”等进行了探讨。

作为本次会议的东道主,马萧林首先分享了河南博物院近两年的文创发展情况。“河南博物院于2019年2月设立文创办公室。与以前简单授权开发文物不同,现在我院所有文创产品均由文创部门主导开发,并参与到产品创意、设计、生产等过程,我们对每个环节都进行严格把关。在产品开发过程中,我院开展馆校合作、馆企合作,并在此基础上搭建起“智库平台”,产品从简单仿制转入精心提取文物元素开发,目的是希望观众把‘博物馆记忆带回家’,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华文明、了解河南文化。目前,河南博物院文创开发已基本实现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赢。”

四川博物院党委书记王龙强调,文创产品购买力最强的群体为80、90后的年轻人居多。对于博物馆而言,文创产品除了文化元素的加持,还要有现代手段的表达;既要充分体现地方的文博特色,进一步提炼文物元素,又要做到传统与时尚,历史与现代的融合,这样的文创产品既不失文化品位,又不失市场前景。黄河文化源远流长,沿黄流域的博物院各有色彩,应该深入挖掘时代价值,讲好文物故事,讲好黄河故事。

山西博物院副院长谢宾顺表示,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首先要秉承“大文创”理念,尝试博物馆跨界合作。在文创产权、服务、产品相结合的模式下,采取合作研发、授权研发、自主研发等多种模式,积极与社会优质文化企业合作,推进文化创意产品研发的系统工作;其次要以文化体验为核心,践行文创新理念。可通过艺术作品展示、学术讲座等体验方式,将传统元素与当代艺术设计相结合;三是要以“互联网+中华文明”为模式,打造智慧文创。对文物IP资源进行梳理,在研发以科技形式赋予产品新能量,让观众在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可以品味生活的文化意趣。

作为文创开发的“佼佼者”,陕西历史博物馆文化产业部主任赵慧认为,博物馆 IP 授权不仅是简单的商业开发行为,更是把博物馆文化资源通过商业模式转变成消费者都能够接触到的产品,甚至在馆藏资源上进行跨界再创作,开发出形式多样并且符合消费者消费观念的相关衍生品。博物馆要参与到产品研发的各个环节,对企业资质、文化性引导等多方面进行把关。博物馆选择和提炼有代表性、故事性与生命力的文化元素,帮助企业将这些文化元素进行创意设计,最后将文化元素及设计理念通过文创产品精美地表达与呈现给公众。这种模式经过多年的实践,被证明是为最稳妥、最高效的双赢模式。

“甘肃彩陶文化是黄河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近年来我馆坚持让创意延续文化,让文创融入生活,围绕传承和创新彩陶文化,推出了一系列以甘肃彩陶文化创意衍生品高达150余种。”甘肃博物馆文博馆员葛雅莉自豪的说。如何做好文创产品,葛雅莉认为,文创产品开发一定要找准定位、形式多样、投放精准,在产品开发完成后,要精心策划,选择在合适的契机投放市场,在需求受众中产生较为深刻的影响。

山东博物馆副研究馆员胡岩认为,博物馆IP相比较于其他IP,具有本身独特的优势。博物馆藏品的丰富性,保证了其在授权素材上的多元化,适用的行业和品类也更加广泛。同时,博物馆藏品在文化属性上都具有典型性与代表性。授权博物馆的馆藏资源可更好激活馆藏文物资源存量,调动各方对文创产品研发的积极性,有效利用市场资源配置。胡岩提出,从文化资源到文化需求、到文化IP、再到文化产业,每一步都蕴藏着大学问、大胸怀与大智慧”,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首先应界定其公益属性,以积极开放的心态借助IP授权进行跨界合作,不应受到体制机制的约束。

青海省博物馆文博馆员焦艳宏认为,文创产品是展览的附属品和延伸,青海省以展览为契机,深入挖掘馆藏文物资源,通过“跨界”与“融合”,在研发产品、打造IP、网络营销、跨界融合等方面做出了诸多尝试与探索,与高校和企业签订合作协议书,进行产、学、研为一体的研发模式,研发出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文创产品,同时将博物馆文化传播出去,让更多人通过文创产品来关注博物馆文化,以此收获社会和经济效益。

宁夏盐池县博物馆作为县一级博物馆,近3年来接待游客100多万人次,该馆副馆长张雨潇提出的“小物件里藏大黄河”发言令人印象深刻。她认为黄河文化为博物馆文创指引了新的方向。黄河文化使该馆原本对藏品的单一思路拓宽到了多元化民族融合等多个领域。类似于钥匙扣、书签类小物件文创,加入了黄河文化底蕴,并融合了地方经济、文化等元素,使观众在感官享受文创的同时,加强了文化启迪与精神振奋,让黄河文化以小见大,寓教于乐。

史自强作总结发言,黄河流域博物馆文创发展基本上属于探索起步阶段,普遍面临缺人才、缺资金等困境,史自强提议大家应“抱团取暖”,扩大沿黄九省文化交流合作,打造博物馆行业的“黄河文化共同体”,实现黄河流域博物馆的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学术讨论阶段

学术研讨会现场

黄河流域博物馆联盟宣言.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