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技术研究室,是文保中心下属从事各类文物修复的专业科室。现传统文物修复技艺传自北京,也就是从清宫廷造办处的“歪嘴于”一支。1952年河南省博物馆正式成立文物修复室,师从“歪嘴于”传人王德山的王长青先生来到河南省博物馆,专司各类文物的修复及复仿制工作。1979年,王琛工作后从父亲手里继承了这门传统的文物修复技艺。2011年文物修复室归属文保中心,即现传统技术研究室。工作包括:修复青铜器、金银器、铁器、锡器、陶器、釉陶、三彩、骨器、玉石器、画像砖、玻璃器等,各类文物的复仿制及金银错与不同材质的镶嵌技术,文物修复保护方案编制。2013年经院安排两名硕士研究生跟随王琛专门学习传统的文物修复技艺,使这一技艺在河南博物院得以延续和传承。自修复室成立之初至今已有近70年,通过三代文物修复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共计修复各类馆藏及外单位文物近5000余件。其中代表作有云纹铜禁(春秋)、“妇好”鸮尊(商)、“妇好”夔足方鼎(商)、“王子午”鼎(春秋)、龙耳方壶(春秋)、莲鹤方壶(春秋)、嵌宝石金蝴蝶(明)、嵌绿松石云纹方豆(战国)、镶红铜龙纹扁壶(战国)、三彩童稚木偶戏图枕(宋)等。先后为台湾自然博物、国家钱币博物馆、国家大剧院、中国科学技术馆等单位复仿制各类文物300余件。

图1 云纹铜禁(春秋)修复前

图2 云纹铜禁(春秋)修复中

图3 云纹铜禁(春秋)修复后黑白照

图4 云纹铜禁(春秋)修复后彩照

图5 龙耳方壶(春秋)冠盖修复前

图6 龙耳方壶(春秋)冠盖缺失部位

图7 龙耳方壶(春秋)冠盖补配后做锈

图8 龙耳方壶(春秋)冠盖修复后

图9 “妇好”鸮尊(商)修复前

图10 “妇好”鸮尊(商)补缺后錾花

图11 “妇好”鸮尊(商)着色、做锈

图12 “妇好”鸮尊(商)修复后

图13 三彩童稚木偶戏图枕(宋)修复前

图14 三彩童稚木偶戏图枕(宋)修复中

图15 三彩童稚木偶戏图枕(宋)修复后

图16 三彩童稚木偶戏图枕(宋)修复后

2015年9月,以王琛为代表的河南博物院古代青铜器传统修复技艺,被列入第四批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2017年9月,河南省文化厅认定王琛为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古代青铜器传统修复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古代青铜器传统修复技艺修复了数以千计的青铜瑰宝修复后的文物有许多被列为国宝级和一级品等珍贵文物。多年来并多次参加国际、国内重要的文物展览,如赴美国、法国、西班牙、日本、丹麦、荷兰、香港、中国国家博物馆、首都博物馆等,传承了中国优秀的民族文化,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

自2007年以来,各类宣传媒体,包括中央4台《国宝档案》、河南综艺频道《文化财富》、中央3台《国家宝藏》、河南卫视《全家福来了》、大河报、河南日报、河南商报、郑州晚报、新华网、人民网、搜狐网等,以视频、文字、图片等多种形式对修复的器物及修复者进行了专访报道,有的报纸并多次进行了专访及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