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犬与世俗生活
 
时间: 2018-02-08    字体:      

狗和人的关系密切,体现在它们可以类似家庭成员,出入于人类起居之所。除了各种协助人类的工作犬(传统的看护犬、狩猎犬、雪橇犬,以及人类进入现代文明以后开始发挥作用的军警犬、导盲犬、搜救犬、实验犬等),还有专门的宠物犬。古代贵族对犬的喜爱,远远超出普通百姓的役使范围,汉代朝廷设“狗监”掌管皇帝猎犬;唐代设专为皇帝饲养猎犬的官署“狗坊”;狗也是向皇帝职贡的重要礼品。同时,有些民族和地区还存在食狗肉的风俗。

货郎图卷(局部)南宋 李嵩  故宫博物院藏(摄影:周耀卿)

绢本,设色。图中描绘乡村中妇女儿童们欣喜地围着一位货郎挑选玩具和日用品,儿童身边有一群小狗,为母子一家。狗妈妈似乎早已熟悉了货郎的到来,欢呼雀跃,而那些连走路还不稳当的小狗最为惹人怜爱,它们紧紧地跟随在母亲身后。画家用拟人化的笔法表现狗狗母子间的亲情,刻画得惟妙惟肖,生动感人。

辽墓壁画备茶图中狗儿嬉戏 辽代 见于河北宣化下八里张匡正墓(摄影:郝建文)

清明上河图卷上的狗 明代 仇英  辽宁省博物馆藏(摄影:林利等)

仇英摹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但局部细节取材于江南城市景象。绢本设色,画卷起首处青山起伏,长河蜿蜒而来;随着画卷徐徐展开,人物活动渐次丰富,放牧、社戏、婚娶、交通一一呈现;至“虹桥”处人物众多,刻画细腻,达到高潮;进入城门后,街道两旁商铺鳞次栉比,市井生活生机勃勃;画卷最后以城外一处建筑规模庞大、亭台高耸的华丽庭院作为结束。整幅画面场面庞大,情节丰富,多处出现狗的身影,表明狗在人类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

簪花仕女图卷中的狗 唐代 周昉  辽宁省博物馆藏(摄影:林利等)(摄影:林利)

此画由唐代周昉所绘,描写唐代当时贵族妇女的日常生活:逗犬、拈花、戏鹤、扑蝶场面。

姑苏繁华图卷上的狗 清代 徐扬  辽宁省博物馆藏(摄影:林利等)

此图原名《盛世滋生图》,绘于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纸本设色。画卷全为实景,举凡湖光山色、水上人家、水运漕行、田园村舍、商贾云集等皆呈现观者眼前。画面上共有人物约4800余人,房屋建筑2100余栋,桥梁40余架,舟船300余艘,商肆50余类,牌匾300余块,为后人提供了丰富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地理民俗、园林建筑等方面材料,可谓乾隆时期苏州的“图志”。画面非常注意细节描绘,多处出现狗的身影。

西旅贡獒图轴  明代 故宫博物院藏(摄影:冷含章)

绢本,设色,描绘一位高鼻深目、长满胡须的胡人,手牵獒犬,坐在皇宫外的汉白玉台阶上等待进贡。早在先秦时期,西部少数民族便开始向中原进贡獒犬。《尚书·旅獒》篇是劝戒帝王不能因喜好所贡獒犬而“玩物丧志”,而“贡獒图”则是用以歌颂帝王的武功,表现“万国来朝”的气势。

素三彩抱狗女立俑 明代 西安博物院藏

女俑高髻,身着绿油及膝长袍,下着黄色百褶长裙,足登红色尖头履,双手抱狗于胸前。


狗木偶 清代 故宫博物院藏(摄影:孙志远)

宫廷玩具,木偶作站立状,头部和四肢可以活动,造型有趣,憨态可掬。18世纪末19世纪初,德国率先生产出带有关节的杂技玩偶,给它一个外力,利用关节可趋步行走。清宫旧藏类似的玩具还有木制的象、豹、猴、骆驼等。



金银狗项圈 战国 河北平山中山王cuo墓出土 河北博物院藏

项圈用金银两种扁管相间穿在革带上制成,出土于杂殉坑两具狗骨架的颈部。好项圈配好猎犬,人狗相惜之风可谓一刮数千年。

狗皮袖头 民国 辽宁省博物馆藏(摄影:林利等)

寻狗赏格 清代 镇江博物馆藏(摄影:张剑)

这则寻狗公告由英国驻镇江领事府发出,也反映了中西方对于人犬关系的不同态度。

【成语故事】斗鸡走犬

典故出自《战国策·齐策一》中的“苏秦为赵合从”。文中,苏秦为了联合齐国抗秦,游说齐威王,赞美齐国时说:“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斗鸡、走犬、六博、蹹踘者”,来表达齐国的富强。后引申为旧时贵族子弟游手好闲的无聊游戏。

画像石“驯狗图”汉代 河南博物院藏 


 
 

下一篇:第二节  狗与游牧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