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通灵之犬
 
时间: 2018-02-08    字体:      

作为能够解读人的情感与语言的动物,狗被认为是“六畜”之中最有灵性的。由于相信借助于有灵性的、长期饲养的动物实现与逝者顺利地交流,古代在随葬、祭祀和祈福活动中利用家犬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商周时期人们用真狗祭祀、随葬,先秦以后才出现了结草为“刍狗”的方式。这期间一度出现过以犬为图腾的部族如犬戎。犬一方面作为天地、宗庙的“牺牲”来祭祀祖先等,祈求降下福祉,保佑风调雨顺、子孙绵延;另一方面则被用于祭祀山川、道路、城池等,以期消除灾祸,攘除疫病鬼魅。多个民族流传着各种神犬的传说,这些民族的后裔,也将对犬的敬畏,以各种形式寓存于自己的风俗习惯和禁忌中。

左江花山岩画上的犬形象(广西民族博物馆供图)

在广西左江两岸,战国至东汉时期的壮族先民骆越人所绘的花山岩画上,留下大量举行犬祭的图像记录。花山岩画是广西崇左市左江及其支流两岸、骆越人在绵延260多公里的区域的陡峭悬崖上绘制的以蹲式人像为主要特征的赭红色岩画,这些岩画大多以人物、动物、器物为主,总数达4000余个,是骆越人祭祀生活的重要反映,被誉为“世界岩画瑰宝”,并在2016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天文现象“月蚀”,相传是“天狗吃月亮”造成的。

兽谱图册之天狗  清代 余省、张为邦  故宫博物院藏

天狗是中国古代民间传说中的动物。《兽谱》记它“状如狸而白首,音如榴榴,或作猫猫,可以御凶”,是位“禳灾除害”的神兽。

铜天狗脊兽 清代 避暑山庄博物馆藏

青花釉里红天狗食月瓷盘 清代  赤城博物馆藏 


【插入诗词】

天狗赋(唐·杜甫)

天宝中,上冬幸华清宫,甫因至兽坊,怪天狗院列在诸兽院之上,胡人云:此其兽猛健无与比者。甫壮而赋之,尚恨其与凡兽相近。

瞻华清之莘莘漠漠,而出殿戌削,缥焉天风,崛乎回薄。上扬云旓兮,下列猛兽。夫何天狗嶙峋兮,气独神秀。色似狻猊,小如猿狖。忽不乐,虽万夫不敢前兮,非胡人焉能知其去就。向若铁柱攲而金锁断兮,事未可救。瞥流沙而归月窟兮,斯岂踰昼。日食君之肥鲜兮,性刚简而清瘦。敏于一掷,威解两斗。终无自私,必不虚透。

尝观乎副君暇豫,奉命于畋,则蚩尤之伦,已脚渭戟泾,提絜丘陵,与南山周旋,而慢围者戮,实禽有所穿。伊鹰隼之不制兮,呵犬豹以相缠。蹙乾坤之翕习兮,望麋鹿而飘然。由是天狗捷来,发自于左,顿六军之苍黄兮,劈万马而超过。材官未及唱,野虞未及和。冏髇矢与流星兮,围要害而俱破。洎千蹄之并集,兮始拗怒以相贺。真雄姿之自异兮,已历块而高卧。不爱力以许人兮,能绝等以为大。既而群有噉咋,势争割据。垂小亡而大伤兮,翻投迹以来预。划雷殷而有声兮,纷胆破而何遽。似爪牙之便秃兮,无魂魄以自助。各弭耳低徊,闭目而去。

每岁,天子骑白日,御东山,百兽踿跄以皆从兮,肆猛仡铦锐乎其间。夫灵物固不合多兮,胡役役随此辈而往还?惟昔西域之远致兮,圣人为之豁迎风,虚露寒,体苍螭,轧金盘。初一顾而雄材称是兮,召群公与之俱观。宜其立阊阖而吼紫微兮,却妖孽而不得上干。时驻君之玉辇兮,近奉君之渥欢。

欲使奥处而谁何兮,备周垣而辛酸。彼用事之意然兮,匪至尊之赏阑。仰千门之崚嶒兮,觉行路之艰难。惧精爽之衰落兮,惊岁月之忽殚。顾同侪之甚少兮,混非类以摧残。偶快意于校猎兮,尤见疑于蹻捷。此乃独步受之于天兮,孰知群材之所不接。且置身之暴露兮,遭纵观之稠迭。俗眼空多,生涯未惬。吾君傥忆耳尖之有长毛兮,宁久被斯人终日驯狎已。

白釉蹲狗 宋代 河南博物院藏 



 
 
上一篇:第四节  祥瑞之犬
下一篇:第二节 机敏之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