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文博河南文博河南文博河南文博河南文博河南文博河南文博河南文博河南文博河南文博河南文博河南文博河南文博河南文博
综述
“2011年是‘中国文化年’。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首次集中部署文化改革发展工作,在我们党、国家和民族历史上都是第一次,充分体现了我们党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政治上的远见卓识。省九次党代会就建设中原经济区、培育中原人文精神、打造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加快文化强省建设作出重要部署,体现了新一届省委在文化建设上的决心和气魄。可以说,中华文化、中原文化进入了一个黄金发展期。近年来,通过实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河南文艺工作者树立文化是根、是魂的新理念,围绕文化是力、是效,建立起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的文化生产运行机制,着力打造了一大批具有中原风貌、中国特色、时代特征、国际影响力和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精品力作。特别是推出了一批弘扬中原人文精神的优秀剧目,效果好,影响大。这是对中央和省委关于文化建设一系列决策部署的最好落实。”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李庚香说。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河南“五个一工程”评选至今已举办九届。初评、终评、公示,集中评议、实名投票、当场唱票,每一项措施都力保“五个一工程” 评选的公平、公开、公正。沃土暖春花开艳,群星璀璨耀中原。《叶问2:宗师传奇》、《湖光山色》、《少林海宝》、《斗笠县令》、《家的牵挂》、《农民工司令》、《无名桥》……一曲又一曲热土欢歌,塑造着华夏祖地的精神气度,涵养着中原儿女的心灵植被,传递着中原奋起的炽热心声。
文化是力,引领时代潮流,铸就时代品格;文化是力,传承华夏底蕴,开创崭新思想。文化是效,滴水穿石、垒土成塔;文化是效,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十七届六中全会、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省九次党代会,从中央到地方,合力将河南,特别是河南文化推到了时代发展的高地。风鹏正举、鸿势毕具,策马扬鞭、八方给力。文化已成为亿万中原人追求幸福的航标,而文艺精品是奋进激流中温润心灵的源头活水。
让我们在本届“五个一工程”获奖作品的浸润熏陶中,感受美好善良的人性,提升境界启迪心智。
【戏 剧】
此次评奖中有11部戏剧作品获奖,它们分别是《斗笠县令》、《天职》、《宣和画院》、《苏武牧羊》、《歧路冷雨》、《水月洛神》、《七品清莲》、《大别山的女儿》、《大芒小芒》、《大山的女儿》、《小木偶历险记》。
这些剧目主题鲜明,风格多样,代表了一个时期以来河南舞台艺术创作的新成就,具备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唱响时代主旋律,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是题材丰富,体裁多样,进一步推动了河南舞台艺术的繁荣发展。11个剧目涵盖了豫剧、曲剧、话剧、舞剧等多种艺术形式,展示了河南近年来戏剧创作的丰硕成果,也体现出戏剧艺术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三是关注现实,直面人生,反映时代的热点焦点问题。四是艺术视角独特,艺术手法新颖,具有创新意识。如《苏武牧羊》大胆融入其他艺术元素,丰富了豫剧的表现手法;《宣和画院》采用典型的方言作为叙事语言,令人耳目一新。(陈涌泉)
专家点评
《斗笠县令》情节清晰而富有戏剧张力,通过对曹谨廉吏形象的塑造,表现了一种连接两岸、贯通古今的亲民情怀,呼唤一种与当今社会所倡导的“执政为民”一脉相承的民本思想和责任意识,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在二度呈现上,该剧以韵味醇厚的豫剧声腔与“交响化”的音乐效果相融合,以“台湾风情”与诗化的舞美灯光相融合,令人耳目一新。——陈涌泉
获奖感言
站在高雄曹公庙的碑石前,我心中生出一种时光倒流的感觉。160年过去了,多少人、多少事灰飞烟灭,而他仍在被人怀念,他主持修建的渠圳仍在浇灌着万亩良田。我们有责任以豫剧艺术的形式呈现这位先贤当官为民的人本情怀……
感谢各级领导对豫剧《斗笠县令》从创作到演出全过程始终如一的指导、支持、帮助;感谢郑州豫剧院全体演职员和主创人员的全情投入。谢谢! ——姚金成
【电视剧】
本届“五个一工程”电视剧获奖剧目,无论思想、艺术,都是沉甸甸的。
拿《湖光山色》来说,它站在新的历史高度,重新审视农业、农村、农民,重新审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通过人物命运,展现出了农村现代化前进的艰苦历程。
戏曲电视剧一直是我省创作的强项,《山里的汉子》又是一个例证。此剧涉及当今社会的焦点,塑造了农村带头人的先进典型;《今生欠你一个拥抱》以我省安阳某女大学生嫁给西藏伤残军人的事迹为素材,演绎了世间人性美;《好人谢延信》彰显了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以朴实无华呼唤着真善美的春风;《小鼓大戏》凸显了中原文化元素,富有感染力;《快乐星球》第四部较之前几部,更臻完美。
纵观以上盘点,可以看出河南电视人表现出了一种积极、健康、向上的人文态度。河南电视人没有跟风,始终把镜头对准时代的脉搏、社会发展的历程,这无疑是一条健康的创作道路。(康 征)
专家点评
《湖光山色》的编创者敢于触及矛盾,揭示现代化给人心灵世界造成的巨大撞击,在复杂的戏剧化冲突里,演绎着农村改革开放的艰辛步履。除了立意,该剧还以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赢得了观众:杨明娜担纲女主角楚暖暖,把这个既有胆识、又有远见,既具中国传统女性的善良、又具现代女性自尊自强的知识青年,演绎得鲜活可爱;刘小峰和刘威的表现也可圈可点。本剧还提出了许多哲理思考:改革开放,不等于不要道德;挣钱不能不要法律;搞建设,不能不要农业。这正是当下许多电视剧所欠缺的。 ——康 征
获奖感言
我们遵循“五个一工程”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弘扬主旋律、繁荣社会主义文艺创作的原则,在创作中改变了以往农村题材电视剧主题单一、情节概念化等做法,采取风趣、幽默、诙谐的艺术表现手法,对当前新农村建设进程中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现状进行了深刻挖掘。能够获奖,是对我们的肯定,也是对我们的激励。 ——河南影视集团
【广播剧】
我省的广播剧最早出现在1978年,在上世纪80年代走向成熟,标志性的作品是根据李准同名小说改编的广播连续剧《瓜棚风月》。此后涌现出了《白居易》、《山中,那十九座坟茔》、《老光棍与俏寡妇》等一大批优秀作品。进入上世纪90年代,广播这个传统的强势媒体开始衰落,广播剧也面临着如何生存的问题。就在这个时候,中宣部将广播剧列入“五个一工程”奖评奖项目,给广播剧注入了一支强心剂。我省广播剧佳作连连,《新来的校长》、《倔老汉与叫驴》、《山野的风》等优秀剧目脱颖而出,一举夺得了全国“五个一工程奖”的七连冠。
我省今年的获奖作品仍是现实主义题材的歌颂英模人物的剧目占主流,《农民工司令》、《婆婆也是妈》、《今生,我们共用一双手》、《山颠颠那树红杜鹃》都是如此。
曹禺曾说:“诗有多少意境广播剧就有多少意境,诗有多少魅惑广播剧就有多少魅惑。”愿我省的广播剧创作繁荣发达! (丹 平)
专家点评
这部戏以轻喜剧的手法,塑造了这位“农民工司令”的幽默感人形象,真真切切地体现了河南农民工包容宽厚、忍辱负重、自尊自强、能拼会赢的精神。专家认为本剧选材、导演、演播、制作都很好,构思开阔、风格沉稳大气、浑然一体,一致同意评选她为省“五个一工程”奖广播剧奖的第一名。 ——丹 平
获奖感言
感谢中宣部!感谢省委宣传部!这感谢是衷心的,是发自肺腑的。因为如果没有各级党委宣传部门的大力扶持,广播剧这种艺术形式在中国也许就不存在了。当广播剧面临如何生存的窘境时,中宣部将她纳入“五个一工程”奖的评选范畴,使这朵艺术之花重新有了生机和活力。我愿与广播剧同在!——宋 冰
【电 影】
参加本届“五个一工程”电影类评选的共有29部作品,其中8部获优秀作品奖,为历届之最。
综观此次评选活动,电影类作品可称得上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其主要亮点在于:
一曰势头健。近年来,我省的电影生产无论数量和质量,都呈现出快速上升势头; 二曰导向正。参选的29部作品,都能自觉服从时代需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全局。《士兵武文斌》、《杜鹃花飞》、《花木兰》、《叶问2:宗师传奇》都是如此;三曰题材广。四曰接地气。参选的多数作品都取材于现实生活,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如《凤凰岭》等;五曰有精品。影视精品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即 “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江泽民同志语)。以此衡量,《叶问2:宗师传奇》、《花木兰》和戏曲电影《桃花庵》、少儿电影《新年真好》均可视为精品。 (郑彦英)
专家点评
与一般功夫片不同的是,该片更注重主题思想的开掘和深化。片中叶问有两段话值得回味,一是在与洪震南比武之后说:“中国武术包含了我们中国人的精神,还有修养。贵在中和,不争之争。”二是在战胜龙卷风之后说:“人的地位虽然有高低之分,但是人格不应有贵贱之别。我们很希望从这一刻开始,大家学会相互尊重。”这两段话实为点睛之笔,使作品的思想内容在文化精神层面上达到了一个新境界。 ——郑彦英
获奖感言
《叶问2:宗师传奇》是我集团第一次作为主投方和第一出品方制作的商业大片,也是“河南造”的第一部主流商业大片。这部影片以2.33亿元票房,荣膺2010年上半年国内票房冠军的成功证明,用主流商业大片为载体传播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凸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将是河南影视集团在商业电影发展上的主要方向。——河南影视集团
【电视动画片】
电视动画片今年首次列入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评审项目,反映了党和国家对电视动画产业的高度重视。2010年我省生产的电视动画片有13部共6280分钟,位居全国第八位、中部地区首位,我省的电视动画产业已步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今年我省参评“五个一工程”奖的电视动画作品共11部,其中5部入选优秀作品。从总体情况看,参评作品内容题材广泛,故事情节生动,艺术风格多样,技术运用精细,体现了思想性、知识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的统一。值得一提的是,反映我省优秀历史文化风貌和人文精神的作品在此次评审中占有相当比重,成为一大特色。如《少林海宝》、《舞钢传奇》、《少年司马光》等作品,以博大精深的中原文化背景塑造出个性鲜明的人物角色,透射出中原文化的厚重、深邃与朴实。
我们相信,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我省的电视动画产业将为建设文化强省,塑造中原人文精神,打造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作出应有的贡献。(赵彤帆)
专家点评
《少林海宝》巧妙地将上海世博会吉祥物“海宝”这一时尚元素与少林小子这个具有中原历史文化特征的人物联系起来,既激发了观众的好奇心,为故事情节增添了现实感,又强化了作品的时效性,在情节创意上独具匠心;整个故事弥漫着中原独具的少林武学与禅宗交融的文化气息,折射出中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治世能量。作品故事情节扣人心弦,人物造型生动,音效处理精准,是一部制作精良的动画作品。 ——赵彤帆
获奖感言
《少林海宝》获奖,让我们感慨良多。感谢全省文化产业发展的大环境,感谢中原文化富有的生动故事题材,感谢各位领导和评委对动漫产业的诚心厚爱。中国文化是一方沃土,动漫产业只有牢牢地根植其中,才能找到自己的 “灵魂”,才能在全球化时代枝繁叶茂,蔚然成景。《少林海宝》做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我们衷心地祝愿,在中华文化的源头,河南动漫能够有所作为。 ——师 东
【图 书】
省第九届“五个一工程”奖获奖的10部文艺类图书,基本反映了我省近年来长篇小说的创作状况。
10部获奖作品中,《无名桥》、《家谱》、《彼岸》、《我干娘柳司令》等4部都是反映中原农村变迁的作品,这表明乡土文学创作仍然是我省文学创作的主流,与我省作为全国乡土文学重镇的地位是吻合的。《诗圣杜甫》和《雄鸡一声天下白》两部获奖作品都是历史小说,与我省作为全国历史小说重镇的地位也是吻合的。自二月河开始,历史小说的主人公基本都是帝王将相,而这次获奖的两部历史小说,主人公是杜甫和李贺。历史小说创作从政治关怀转向文化关怀,是一个很好的变化,对促进文化强国、文化强省战略的实施具有现实意义,值得肯定。官场小说类《前程》和《人道》、情感小说《红颜》、讲述真实故事的《大地》,都各具特色。
总体而言,10部获奖作品都具有显著的中原特色,反映了厚重的中原文化。(何 弘)
专家点评
与其把《无名桥》看做是一个时代一个村庄的历史,不如把它看做是中原农民的精神史、心灵史。更进一步,对人类来说,梦想——幻灭——再梦想这样的过程其实是在一代代生命间不停地循环着的,一个具体生命携带的是可被复制的人类生命基因,通过一个具体生命的历程即可完成对生命意义、人类命运的深刻揭示。《无名桥》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显示出了其深刻的认识价值。——何 弘
获奖感言
这么多年了,故乡的那些幽灵们——那些多少年前与我一起生活过的乡亲们——总还在无休无止地纠缠着我,我怀疑它们将伴我终生!它们时常出现在我的梦中,出现在某个白日假寐的瞬间……当然,也一定存在于《无名桥》的字里行间……《无名桥》获奖了,获奖证书上也应写上它们的名字。 ——韩向阳
【歌 曲】
在省第九届“五个一工程奖”歌曲类评选活动中,《家的牵挂》、《中华牡丹》等10首作品入选。
今年上报作品的主题立意、表现形式、创作技法等都较往届有很大提升。这些作品形式丰富,虽风格各异,但很多都充满着对中原家乡的赞美和歌唱。获奖作品《家的牵挂》,以生活化的语言、朴实的歌词、流畅的旋律感染着人们的心灵。《中华牡丹》、《黄河颂歌》、《大河之南》、《汝瓷赋》、《春天的歌谣》等新创歌曲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在借鉴河南民族民间音乐传统风格基础上,体现着新的、更适合当代大众审美口味的艺术追求,显示了我省歌曲创作的潜力和实力。《天地人和》、《幸福雨》、《黄河颂歌》、《美哩吧》、《大河之南》都各有特色。
本届歌曲评选入围作品在创作方面总体上能把时代特征与民族风格有机地结合起来,中原气质、河南韵味同时代语境的关系处理也较好,体现着我省词曲作者对艺术性、思想性与时代性统一的完美追求。 (方可杰)
专家点评
《家的牵挂》(朱清杰词曲)是一首由童声与男女声组合的通俗风格新创作歌曲。这首歌虽采用通俗歌曲常用的二段体结构,但其所采用的由童声领唱、寓意爸爸妈妈的男女声对唱及三人重唱的独特艺术表现手法,不但突出了作品主题,也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为我省今后的歌曲创作提供了有益的思考和启示。 ——方可杰
获奖感言
《家的牵挂》能够获此殊荣,我深感荣幸也备受鼓励。作为一名业余音乐爱好者,我首先要感谢支持和鼓励我的各级领导和音乐前辈,还要感谢单位给了我发挥特长的机会和舞台,更要感谢生我养我的中原大地。
我会继续努力去实现自己的音乐理想,继续用普通百姓的声音来歌唱我们幸福的生活。谢谢大家。 ——朱清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