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考古所所长方勤在河南探秘古曾国
     时间:2016-09-12    字体:      

主讲嘉宾:湖北省博物馆馆长、湖北省考古研究所所长方勤

一座侯墓、一座古城,揭示出西周最早封国——曾国的准确位置。但是曾国的其他历史信息有哪些?

它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国家呢?

9月10日下午3:00,由河南博物院、中原国学讲坛主办,河南嵩阳文化策划有限公司承办,大河网支持的中原国学讲坛“文明向心——大道中原”系列讲座第21讲特别邀请湖北省博物馆馆长、湖北省考古所所长方勤做客河南博物院带来题为《曾国考古发现与研究:从左右文武到左右楚王》专题讲座,为大家详细系统地梳理了曾国历史的发展脉络。

在传世文献的记载中,西周时期随枣走廊一带主要是汉东大国——随国的活动地区。在距今3000年的叶家山、距今2700年的郭家庙、距今2400年的文峰塔与曾侯乙墓,勾勒出文献疏于记载的曾国历史脉络与轮廓。从西周早期至战国中期,多位曾侯与多处曾国墓葬群的发掘,构成了一个以随州为中心、方圆约六百平方公里的曾国文化圈。“汉东之国,随为大”,曾国精美的青铜器、绝世瞩目的编钟等共同书写着商周时期长江中游光辉灿烂的文明。尤其自20世纪70年代,学术界就曾、随关系如何、渊源何在?展开了长达半个世纪的求索,是为曾随之谜。2011年以来,随着叶家山、文峰塔、郭家庙墓地一系列曾国考古新发现的陆续呈现,有关谜团得以破解、曾国的来源、始封、族姓等问题均可以最终定谳。

本次讲座中,湖北省博物馆馆长、研究员方勤老师借助近年有关曾国考古的最新发现,系统梳理曾国历史发展的脉络、呈现汉东地区政治力量消长的态势,勾画出曾国考古的若干细节。

曾国及曾随之谜

曾国(随州一带出土铭文揭示的曾国),不见于文献记载,然而自宋以来,曾国铜器即累见于世。北宋时湖北安陆一带即出土过两件曾侯钟,1933年安徽寿县朱家集楚王墓被盗掘,出土一对曾姬壶。建国后,随着考古事业的进展,曾国铜器在河南、湖北等地大量出土,引发学者对曾国问题的关注,1966年京山苏家垅出土大批曾国铜器,直至曾侯乙的发现,曾国的考古与研究成为热点。

讲座之初,方勤老师以近年来曾国重要考古发现——即随州叶家山西周早期曾国墓地、随州文峰塔春秋晚至战国时期曾国墓地、枣阳郭家庙西周晚至春秋早期曾国墓地为重点,系统介绍了墓葬分布及重要出土文物,解开曾国千古之谜及其在考古学或史学上的重大意义。

曾国,一个湮没在历史中、不见传世文献记载的诸侯国。1978年的曾侯乙墓出土,揭开了这个诸侯国的神秘面纱。这个创造了精美细致的青铜器,有着精美大气的编钟的国家最早受封于哪个年代?曾随之谜谜底是什么?

自曾侯乙墓发现后,有关曾国的讨论不绝于学术界。多数学者认为,曾国是在西周晚期周灭鄂后立的国。叶家山古墓葬群包括以青铜器为主的700多件文物,绝大多数青铜器上有“曾侯”和“曾侯谏”等铭文,总字量达400字。所刻铭文清楚地表明,西周早期,汉东地区已存在曾国,并已称侯。这一新发现,将曾国的历史提前了500余年。湖北随州文峰塔墓地揭开了曾随之谜的面纱,湖北随州文峰塔墓地是一处东周时期的墓地。该墓地首次新发现了随国铜器。在M21中除出土了一批带曾字铭文的铜器外,同时还发现了一件带有“随”字铭文的铜器,铭文为“随大司马嘉有之行戈”。根据器物的形制及特点判断其年代应为春秋晚期偏早,根据规模推定其为曾侯墓葬。随国器出于曾孙邵的墓葬中,为曾即随说增添了又一重要的新证据。另外,墓中所出一件编钟尤为重要,钟铭中有“左右楚王,弗讨是许”一语,为曾即随说提供了又一重要的文字学依据。  

汉东之国随为大 曾国有多大?

学术界已基本认可,曾国即随国,系一国两名。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朝,开创了西周276年的历史。为了牢固控制大片领土,周王“分封亲戚、以藩屏周”,把他的同姓宗亲和功臣谋士分封各地,建立诸侯国。

汉水下游以东的随州地区,历史上素称“汉东”,也被称作“汉阳”或“汉川”。史书记载,周王在汉东一带分封有众多的姬姓诸侯国,素有“汉阳诸姬”之称。随州东北部、西南部分别为桐柏山和大洪山山系。在桐柏山和大洪山山系之间,从枣阳到随州形成一条狭长通道,被称作“随枣走廊”。沿此“走廊”由南阳盆地经由襄阳、枣阳南下可直贯汉水下游,狭窄且无山系阻挡,可谓是周王朝控制南方的军事要冲之地。《左传·桓公六年》说:“汉东之国,随为大”。也就是说,在汉水东边诸侯国中,随国(即曾国)最大。曾国最初的疆域有多大?从地理格局看,以叶家山这一西周早期曾侯墓地为圆心,其西与溠水流域安居羊子山的鄂国(今随县安居镇一带),半径直线距离25公里,其北与漂水上游厉山的厉国(今随县殷店镇一带),半径直线距离35公里。方勤老师讲座中指出:“按《礼记·王制》记载:‘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周制是以爵位高低给予封地,曾国作为诸侯国,其规模与“方百里”大致相符。”

此外,湖北枣阳郭家庙曾国墓地清理出的文物显示,曾国与楚国、黄国都曾有联姻关系,反映出当时各诸侯国之间既斗争又联合的复杂关系。如收藏于国家博物馆的“随仲芈加鼎”,其铭文为:“唯王正月初,丁亥,楚王媵随仲芈加飤繁,其眉寿无期,子孙永保用之。”方勤老师认为,从铭文可推断,这个楚王鼎是楚王的女儿或姐妹嫁到随(曾)国时的媵器,证明了曾国与楚国之间曾多次联姻。除此之外,郭家庙曾国墓地发掘填补了西周早期叶家山曾侯墓地和春秋中晚期的文峰塔曾侯墓地之间的缺环,对曾国的历史研究以及考古学文化序列的建立至关重要。88座墓葬出土各类文物1100余件,其中青铜器600余件(套)、玉器300余件、陶器200余件、漆木器20余件,其他各类文物10余件。墓葬中发现了一套编钟保存完整,位置关系明确,首次出现了“商”音。这是目前所知春秋早期出土数量最多的一套钮钟,刷新和深化了对先秦钮钟的认识。新揭露的一座完整车马坑,为三车八马配置,其中一辆车配以四匹马,符合天子六驾、诸侯四驾的礼制,其埋葬制度同于中原北方地区,毫无疑问为楚国车马制度找到源流。

讲座中,方勤老师依据近年考古发现总结了曾(随)、楚关系;曾国的音乐;曾国与汉淮诸侯国和曾国都城及其它等问题。最后,方勤老师从专业角度细致耐心的解答了听众的提问,现场气氛热烈,讲座在良好的互动氛围中圆满落幕。

  


 
 
 
 
 
  两岸唐三彩交流展(网上虚拟展)
  大象中原——河南历史文化展
  毕加索时代:与西方版画大师同行
  汉唐中原——河南文物精品展
  欧洲玻璃艺术史珍品展
  百年风尚——旗袍与时尚艺术展
  布里亚特的神灵——俄罗斯艺 ...
  湖北随州叶家山青铜文物的保 ...
  青铜器铭文传拓心得
  唐双鸾双兽纹葵花铜镜的修复
  古纸分析新思路
  中国传统泥塑胎体制作
  修复战国蟠纹铜敦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