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地处中国中部的平原地区(又称中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在中国五千年历史中,有20多个王朝在这里建立都城,前后跨越三千余年。汉代至唐代(公元前202—公元907年),中国文明经历了汉民族主流文化的整合定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大融合,及唐代文化的鼎盛。河南洛阳、许昌、安阳先后成为都城,中原地区成为这一时期的核心。

作为中意互换展览项目“中华文明系列展”五年计划的第三项,在继“早期中国”“马王堆传奇”之后,2015年,来自中国中部的国家级博物馆河南博物院,为意大利观众带来了“汉唐中原”展览。此次展览选择河南博物院藏汉唐文物百余件,展现汉唐盛世时期中国文明核心区域的都市风貌、社会生活、宗教文化、对外交流,反映这一时期中原的繁荣景象和不同文化的融合发展。

 
 
汉代随着大一统的政治局面的形成,以庄园经济为特征的农业社会形态使生产力得到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南迁,与中原的传统文化相融合,文化形态更加丰富多彩。隋唐时期,国际大都会洛阳城规模宏大、经济发达、人才聚集,呈现出鼎盛繁荣的景象。
 
 
 
 
 
儒学是中国封建大一统政权的理论支柱。先秦时期产生的道家思想,在汉代开始出现宗教化。佛教自汉代由西土传入,在中原落地生根,逐步世俗化。进入隋唐时期,在文化上实行了兼容并包的政策,三教合流的趋势明显,最终促进了多元宗教文化的发展与互相融合。
 
 
 
 
 
瓷器是中国人的重要发明,对世界物质文明有重大贡献。根据现有资料,最早的原始瓷器发现于距今4000多年的河南偃师二里头夏代遗址中。汉至隋唐是中国瓷器的成熟期,瓷器广泛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低温铅釉陶的发明,是汉代陶瓷工艺的一个重大成就。南北朝时期,在白瓷上开始施以彩釉,直接导致了唐代三彩器的出现。
 
 
 
 
这批来自河南博物院中国汉唐时期的文物,与意大利这片古老的土地邂逅相遇,带给意大利观众关于东方文明的感受,不仅使大家能够了解中华文明在汉唐时期的特点和对世界文明的贡献,同时也能看到与古罗马及其他文明的友好交往所带来的文化新面貌。这些文物是文明发展与文化交往的历史见证,本次展览在给我们带来艺术欣赏的同时,也表达着中国与意大利人民之间浓厚的历史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