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    宗教与艺术
 
★  陈列展览>>临时展览>>华夏文明之源——河南文物珍宝展>>第三部分 宗教与艺术  
 
     夏道尊命,事鬼敬神而远之,近人而忠焉;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周人尊礼尚施,事鬼敬神而远之,近人而忠焉。 ——《礼记·表记》
    夏商周三代都十分重视祭祀活动,祭祀对象有天神、地祇、人鬼。尊崇天神、地祇是较为原始信仰的遗留,人鬼即祖先,是人类自我意识觉醒后的产物。这些繁杂的信仰至战国以来成为道家、阴阳家、五行、方术、谶纬学说的思想来源,并为其后中国本土宗教——道教的形成奠定基础。东汉时期佛教传入中国,经数百年的传播发展终渗入到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并形成有本土特色的佛教流派。书画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的两大门类,更多的表现在气息相通这一点上,究其实质都是对审美的不断探究,其发展都经历了一个从偏重实用到自觉审美形成的过程。
 
 
第一单元 生灵为御——事死如事生
 
    人类自身力量尚渺小时,对外界力量倍感神秘与敬畏,总把自己的来源与某一种动物或植物相联系,对其顶礼膜拜,图腾因之产生。随着人类自身力量强大,驯化生灵以为己用,狗以狩猎护家、牛以耕田稼穑、马以引重致远,牛、羊、猪等并可为献祭之牺牲。此为人对于动物之奴役。商人暴虐,人殉极盛,殷商因此而亡。周人兴利革弊,凡接受周人礼制传统的中原国家,罕见殉人现象。然春秋以后之历代统治阶层又兴用人偶,希冀死后继续奴役下民。诚如孔子所斥:“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
★  文物 更多  ///
木 俑
 
陶 炉
 
陶屠宰俑
 
釉陶斗犬
 
 
 
 
 
第二单元 御宇求仙——神灵与仙幻
 
    先民最早信仰的是自然神灵,如日、月、山川、大河,《尚书》所载春分寅日的习俗即是日神崇拜的一种演化。其后,随着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越来越强,自我意识越来越觉醒,先民开始把自然神灵人格化,不可捉摸的天变成了具有人格化的天帝或天神,各族祖先的起源都可以推溯到天帝身上,如有娀氏女吞玄鸟卵生契、姜嫄履巨人迹生稷等传说都是这种观念的产物。《山海经》所述及的荒诞不经的神怪也多是上古氏族部落信仰崇拜过的神灵。
★  文物 更多  ///
神 面
 
神 兽
 
红陶博山盖鼎
 
博山盖铜樽
 
 
 
 
 
第三单元 佛国净土——今生潜修来世因
 
    东汉明帝下诏求法西域,并为印度高僧迦叶摩腾与竺法兰于洛阳赐建白马寺,是为中土伽蓝寺院祖庭。佛教一经传入,便在上层社会中得到较大程度的扶持,尤其到了两晋南北朝时期,诸多高僧与上层贵族过从甚密,相与谈玄论理。统治者甚至为了从西域迎一高僧而大兴兵戈。南朝统治者虽偏安一隅,对于推动佛教发展不遗余力,贵为天子的梁武帝便曾数度舍身同泰寺。后人有诗“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可略窥当时佛教兴盛的概貌。唐宋以降,统治者尊崇佛教不减前朝,虽历唐武宗毁佛灭法,却改变不了佛教思想深入社会各个领域的大势。以致唐以后中国社会在文学、艺术、学术领域所受到佛教的影响更甚从前。
★  文物 更多  ///
菩萨半跏思惟像
 
比丘立像
 
鎏金铜香炉
 
迦陵频伽石盒
 
 
 
 
 
第四单元 书画艺术——得意忘形品自高
 
    人类对于美的追求由来已久,当原始人类用兽牙、美石串成项链挂在脖子上时,已具一种朦胧的美的观念。人类思维从具象思维发展到抽象思维的时候,对美的概念有了不同的体验,而艺术的产生即是这种体验的实践。以书画艺术为例:文字在经历殷墟甲骨文、两周金文、战国籀文、秦篆、汉隶、楷书,最终确定了书写规范,并在语言表达功能之外,以其书写的笔法、结体、气韵之不同而成为书法艺术;绘画则历宗教画、肖像画、山水画之发展始成为自觉的艺术创作。唐以后,文人越多参与到书画创作中,促使书画作品匠气消退而人文气息渐浓,各以意境之深远论高下。
★  文物 更多  ///
卜 骨
 
“孟姞”铜盨
 
石圭盟书
 
竹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