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博物院与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合作复原张衡地动仪历程
     时间:2006-03-23    字体:      

       东汉阳嘉元年,公元132年,我国古代伟大的科学家张衡在京师洛阳创造了地动仪,它是世界上最早的地震仪器,据《后汉书、张衡列传》所载:地动仪“圆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其内部结构由柱、道、关、机、组成。“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震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
       1951年考古学家王振铎根据记载复原的模型,基本上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响应惯性运动的立柱,另一部分是与立柱和仪体相接联的八个方向的八组杠杆机械,两者装置在一座密闭的铜仪体中。地震时仪体震动,立柱由本身的惯性而与仪体发生相对的位移,失去平衡而倾斜,推开一组杠杆,使体外与之相联的龙头吐丸,落入蟾蜍口中,通过击落的声响和落丸的方位,来报告地震和记录地震的方向。然而经过现代仪器的多次测试,这种立柱的倾倒无一定方向性,不符合地动仪验震的原理,因而受到国内外专家的质疑。
       2004年河南博物院与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合作,在原理正确,结构合理,还原历史的原则下,将模型变成了仪器,迈出了历史性一步。其内部结构由柱、道、关、机、丸组成,将立柱响应地震荡的原理由植摆改为悬垂摆,地震发生时,悬挂的都柱下有一丸,循地震波传导方向惯性运动而触发龙口衔丸机关,龙口吐丸,仪体支承的蟾蜍张口承之,两丸相撞,其声激扬清亮。告知地震方位,这种地动仪的验震原理方位明确、响应灵敏,更接近于真实地动仪的工作原理。
      
  

    访问次数:
 
 


下一篇:周公测景台

 
 
 
  郭银土画展
  华夏文明之源——河南古代珍宝展
  2012年5.18国际博物馆日专题
  匈奴与中原——文明的碰撞与交融
  雷锋精神与时代同行
  近现代水墨书画大师作品特展
  中原古代文明之光
  传统木质建筑保养之道:防潮 ...
  陶瓷器保养小知识
  书画保养小知识
  浅谈日本艺术品的保护与修复
  石质文物的养护
  纸质文物收藏保护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