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河星灿》背景资料
     时间:2006-03-28    字体:      

       鄂豫皖根据地的统一
       1930年春,随着红三十一师,三十二师和鄂豫边、豫东南根据地的发展,红三十三师和皖西根据地的创建,由黄麻起义点燃的星星之火,已在鄂豫皖边区形成了燎原之势,初步实现了以大别山脉为中心的工农武装割据。同时,国民党各派军阀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日益加剧,蒋介石与阎锡山、冯玉祥正酝酿着大规模的战争。在这新的形势下, 鄂豫皖边界地区各根据地和红军的统一,不仅条件成熟,而且日益迫切。
       1930年2月25日,中共中央给湖北省委、河南省委及六安中心县委的指示,决定将湖北的黄安、麻城、黄阪、黄冈、孝感、罗田;河南的商城、光山、潢川、固始、息县;安徽的六安、英山、霍山、颖上、寿县、合肥等县划为鄂豫皖边特别区,在湖北省委领导下,建立中共鄂豫皖边特别委员会。3月18日,中央发给鄂豫皖特别委员会和红三十一、三十二、三十三师的指示信,决定将红三十一、三十二、三十三师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以便统一指挥,集中力量乘着有利形势向外发展。接着,中央派郭述申、许继慎、曹大骏、熊受喧等相继到达鄂豫皖边区。
       郭述申到达鄂豫皖边区后,即在箭厂河召开了地方党和红军干部会议,传达和贯彻中共中央有关指示和决定,会上正式组成了中国共产党鄂豫皖特别委员会和红一军前敌委员会,通过了红军改编的决议。依照中央的指示,中共鄂豫皖特别区委员会由郭述申、何玉林、王平章、徐朋人等9人组成,郭述申任书记。红一军军长许继慎,政治委员曹大骏,副军长徐向前,政治部主任熊受喧。原三十一师改为红一师,原三十二师改为红二师,原三十三师改为红三师。曹大骏任红一军前委书记。箭厂河会议后,红一军军部遂组成。5月下旬,鄂豫皖边区红军统一整编完毕。红一军辖三个师,一个独立旅,共2,100余人。
       鄂豫皖边区特委的建立和红一军的组成,使鄂豫边,豫东南、皖西三块革命根据地结成一个整体,形成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使整个鄂豫皖边区的革命斗争在组织领导上完全统一起来,从而大大加强了党对鄂豫皖边区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的领导,更好地互相配合和支持,利用边界有利的形势和反动派统治之间的矛盾,逐步发展这块位于津浦、京汉、长江、淮河之间,以大别山脉为中心的根据地。从红军的发展来说,当地三支红军,是在原来黄麻起义,商南起义和六霍起义的基础上分别建立起来的。红军主力集中起来,逐步建成一支集中统一的正规红军,提高了部队的战斗力,有利于更有效的对付敌人,更好地巩固和发展革命根据地。
       1930年6月下旬,在柴山保的王湾,鄂豫皖边区召开了第一次苏维埃代表大会,正式成立了鄂豫皖边特区苏维埃政府。鄂豫皖边特区苏维埃政府的建立,标志着鄂豫皖苏区的形成。
       1930年5月上旬,蒋介石与冯玉祥、阎锡山之间在冀、鲁、豫三省爆发了大规模的"中原大战"。从6月至8月,红一军利用军阀混战的有利时机,集中兵力向外发展,实施进攻作战的方针,取得了在皖西、鄂东作战的重大胜利,使刚刚统一起来的鄂豫皖红军得到了锻炼,壮大了队伍,提高了战斗力,使刚刚统一形成的鄂豫皖苏区得到了扩大和发展。此时,鄂豫皖主力红军已发展到1.25万人,农民赤卫军等地方武装发展到20余万人,党员人数为4,476人,苏区总人数达140余万。
       1930年10月,蒋、冯、闰中原大战结束,蒋介石暂时稳定了他的统治地位,开始组织对革命根据地的大规模"围剿"。国民党军队对鄂豫皖边区的"围剿",由武汉行营下设的鄂豫皖三省边区"绥靖"督办公署负责。计划先从光山、罗山、孝感、黄阪、黄冈、麻城等地作"圆箍"式包围;再以主力突入苏区,占领城镇,控制交通干线,寻找红军主力作战;继之进入农村,分区"清剿"。
       1930年12月初,敌以夏斗寅十三师,肖之楚四十四师,徐源泉四十八师由麻城的宋埠,黄肢的河口向北挺进,吉鸿昌三十师,张印相三十一师由商城、罗山向南进剿,岳维峻三十四师,戴民权新编二十五师,新编第一旅等部由、京汉线向东压迫,范熙绩四十六师,警备第二旅,潘善斋新编第五旅由皖西向西防阻,总计集结八个师三个旅近10万人的兵力,分东南西北四路向鄂豫皖苏区正式发动了第一次"围剿"。此时,鄂豫边因主力远在皖西,只有近2万人的地方武装,情况危急,中央派来担任鄂豫皖特委领导工作的曾中生(11月28日到达鄂豫皖边区),以中央特派员的身份,在黄安七里坪召集原鄂豫皖边区特委和邻近各县县委负责人的紧急会议,决定一方面以地方武装结合广大群众发动游击战争,迫使敌人不敢冒进和分散"清剿";另一方面准备集中红军主力,突破敌人弱点,以转变全部战局。为此,决定取消李立三"左"倾领导时期合并党、团、工会、军事组织而成立的行动委员会,成立鄂豫皖临时特委和临时军委,以统一指挥反"围剿"斗争。会后,临时特委在原有地方武装和群众武装基础上组织了罗(山)、孝(感)、黄(阪)、黄(安)、麻(城)、光(山)三路游击纵队及其指挥委员会,领导群众袭击、骚扰、牵制敌人。这时,红十五军经商南到达黄麻,于12月中旬,一度突入河口镇,下旬北上七里坪阻击敌人,然后转人外线作战;处于内线作战的边区各路游击队和广大群众仍继续开展广泛的游击战争,打击敌人。因皖西之敌遭红一军打击形势吃紧,敌抽南面"围剿"部队东援,鄂豫边形成了敌占城镇我据乡村的局面。
       1930年12月30日,红一军在麻埠地区东西香岭歼敌三个团,毙俘敌3,000余人。1931年1月,红一军于商城四姑墩歼敌1个团,中旬,红一军和红十五军在商南长竹园会师后,合编为红四军。下旬,红四军首次有计划地运用"围点打援"的战术,攻占麻城北部磨角楼。2月初,临时特委召开扩大会议,全面检查和纠正了在第二次"左"倾冒险主义统治下所造成的各种错误,总结了反"围剿'斗争的经验,明确了以运动战为远主的思想.会议正式成立中共鄂豫皖特委和鄂豫皖革命军事委员会,曾中生任特委书记去兼军委主席。2月上旬,又利用坑道爆破战术,首次攻克新集。2月中旬,红四军召开党代会,传达贯彻扩大会议精神,决定以"飘忽战略"集中优势兵力避强击弱,主动向平汉线信阳、广水段出击。3月8日,敌三十四师师长岳维峻率部进抵双桥镇,红四军决定乘北敌徘徊,南敌孤立之机,以五个团的兵力突袭包抄双桥镇之敌。9日,经激战,毙俘敌5,000余人,活捉岳维峻,取得了红军成立后一次空前大捷,宣告了敌人对鄂豫皖苏区发动的第一次"围剿'完全破产。
       1931年3月中旬,国民党军队用"追堵兼施"的战术,布置对鄂豫皖的第二次"围剿",计划以三个师组成追剿部队,由第二十路总指挥吉鸿昌任总指挥,专寻红军主力作战;另以7个师分别驻守潢(川)、光(山)、商(城)、固(始)地区,罗(田)、麻(城)、黄(安)、黄(阪)地区,六(安)、霍(山)、英(山)地区和平汉路东侧,并组成各线堵击部队,企图首先合击新集、七里坪,"肃清"鄂豫边红军,然后转向皖西。4月初,敌人各线堵击部队开始展开"清剿"。红四军改变南下作战计划,决定集中红军主力东进,首先打击进犯皖西之敌,然后再回师鄂豫边,对"围剿"之敌进行各个击破。红四军除留下警卫团,红十师二十八团、三十团,在参谋长徐向前指挥下,继续围打境内敌据点打鼓寨、打油尖、大山寨外,主力于4月20日全部东进,25日在皖西作战的红十二师会合,攻克独山,全歼敌一团多,毙俘敌2,000余人,击退东线堵击敌军。当红军主力东进时,豫南之敌向新集,七里坪进犯,新集曾于4月下旬一度沦陷。当敌调整部署,转向皖西之际,红军又转头西进,在新集附近浒湾一仗歼敌千余人,余部溃逃,固守泼阪河。同时留在根据地的红军和地方武装,经过多次战斗和长期围困,先后拨除了境内西、南地区10余座反动地主山寨,进一步肃清了存在于根据地内部的大祸患。5月下旬,红四军乘胜南进黄安,又在桃花和十里铺歼敌1个营和1个旅的大部。至此,敌"追剿"部队见东、北两线堵击部队相继遭受严重打击,未敢再行深入,敌对鄂豫皖苏区的第二次"围剿"遂被打破。在第二次反"围剿"中,红军的力量和战斗素质得到了很大发展和提高,红四军发展到四个师,12个团,全军近2万人。红军的各项建设工作也有很大发展,已成为一支能进行大规模运动战的坚强的红军。同时,新集被攻克并成为革命的首府,以新集为中心的鄂豫皖苏区得到了巩固和发展,已发展到西迄京汉线,东临痹河,南达黄肢,罗田北部,北至潢川,固始南部,拥有东西长约300多里,南北宽150余里的广大区域,人口近250万。
  

    访问次数:
 
 

上一篇:余敦秀
下一篇:方秀清

 
 
 
  郭银土画展
  华夏文明之源——河南古代珍宝展
  2012年5.18国际博物馆日专题
  匈奴与中原——文明的碰撞与交融
  雷锋精神与时代同行
  近现代水墨书画大师作品特展
  中原古代文明之光
  传统木质建筑保养之道:防潮 ...
  陶瓷器保养小知识
  书画保养小知识
  浅谈日本艺术品的保护与修复
  石质文物的养护
  纸质文物收藏保护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