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海昏侯国》:讲述金光闪闪之外的海昏侯墓
     时间:2016-04-14    字体:      

中原国学讲坛现场

主讲人:海昏侯墓考古发掘队队长杨军

△江西文物考古所(提供)

奏牍副本 ?△江西文物考古所(提供)

蒸馏器 ?△江西文物考古所(提供)

13年的昌邑王、27天的皇帝、11年的庶民、4年的海昏侯,刘贺短短34年的一生却背负着王、帝、民、侯四种身份,这就是海昏侯墓主人刘贺的传奇一生。

穿越2000年时空,“废帝”刘贺有着怎样的故事?

4月10日下午2:30,由河南博物院主办,河南嵩阳文化策划公司、大河报承办的2016中原国学讲坛“文明向心——大道中原”系列讲座第六讲《揭秘海昏侯国》在河南博物院西配楼二偻准时开讲。

主讲人为江西南昌海昏侯墓考古发掘队队长杨军,他以连续五年的现场发掘经历,加上大量的图文信息,为听众揭秘了金光闪闪之外——位于南昌鄱阳湖西岸这片海昏侯国遗址。

海昏侯墓主刘贺其人

作为“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的大美人李夫人的孙儿,在《汉书》的记载中,刘贺的相貌却其貌不扬:“青黑色,小目,鼻末锐卑,少须眉,身体长大,疾萎,行步不便。”三言两语便勾勒出一副平庸面孔。

这副面孔的主人却无疑有着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4岁为王,19岁称帝,在位27天遭废黜,以平民身份幽禁于昌邑故地近十载,29岁被封为海昏侯并移居豫章郡,4年后在封地郁郁而终,终年不过33岁。

刘贺的一生跌宕起伏,但在官修正史中,他被抛至边缘,面目模糊。

直到南昌海昏侯墓中一万多件文物陆续出土,墓主人的身份最终被确定为刘贺,人们的目光才得以聚焦。

三大证物确认墓主人就是刘贺。

证据之一:玉印刻“刘贺”二字。

考古队员开启内棺后发现尚存墓主人遗骸痕迹,在遗骸的腰部位置,放置着一枚白色玉印,玉印上刻有“刘贺”二字。

两汉时期,印章是常见随葬品之一,是判断墓主身份的最直接证据。

证据之二:墨书金饼上有字“臣贺”

在出土的金饼上,考古队员发现了模糊的墨书字迹,并释读出了关键部分:“南海海昏侯臣贺……元康”,“贺”字直接指明是第一代海昏侯刘贺,而元康是汉宣帝刘询的第三个年号。西汉酎金制要求有封地的侯和王,在每年八月祭祖时给朝廷献上黄金。

证据之三:奏章副本署名“臣贺”

在出土的木牍上,专家发现了海昏侯和侯夫人写给皇帝、皇太后的奏章副本,仔细辨认,木牍上,“海昏侯臣贺”、“陛下”、“呈太后陛下”、“元康四年六月”等字样清晰可见。

对继承了第一代昌邑王财产的列侯,随葬的巨额财富 不足为奇。更能牵引人们走近刘贺的是他的生活器物,比如被猜测为“蒸馏器”与“火锅”的青铜器、棋盘、孔子屏风、编钟编磬或隐或现地通向他的精神世界……

海昏侯墓墓室结构

墓室由主椁室、过道、回廊形藏椁和甬道构成。椁室中央为主椁室;周围环绕以回廊形藏椁,回廊形藏椁由北、东、西三面构成;比起中原的王侯陵,40000 多平米的海昏侯墓园建筑并不规则,有一些布置较为随意。可它最奇妙的设计其实埋在地下。

目前的考古工作揭示了以海昏侯和侯夫人墓为中心的祠堂、寝殿、厢房和墓园墙以及道路和排水系统等各类地面建筑基址。

海昏侯墓主椁室由东西两部分构成,主棺放在东室的东北部。墓葬是按汉代居室功能布局的,正如“登堂入室”这个词所反映的意思。海昏侯墓的盗洞打在主椁室中央,从现场看,盗墓分子的技术是高超的,然而他们没有料到墓葬的此种汉代居室化布局,可谓万幸。

整个海昏侯墓园的面积达4.6万平方米,是我国迄今发现的保存最好、结构最完整、功能布局最清晰、拥有最完备祭祀体系的西汉列侯墓园,对于研究西汉列侯的陵寝制度价值巨大。

随葬品和储备黄金

海昏侯墓迄今已出土1万余件文物。包括青铜器、金银器、铁器、玉器、漆木器、陶瓷器、竹简、木牍等各类珍贵文物。青铜器、金银器和铁器等约3000余件,玉器包括宝石、玛瑙、绿松石等约500余件,漆木器约3000余件,陶瓷器500件,竹简、木牍约数千枚。它们形象再现了西汉时期高等级贵族的奢华生活。

10余吨、约200万枚,反映了西汉王朝的“赙赠”制度。

海昏侯墓出土金器与五铢钱数量之多为考古史所罕见。除了说明当时豫章郡繁荣富足、贵族普遍追求厚葬之外,人们也不难窥见刘贺本人的性格。毕竟,与儿子的墓相比,第一代昌邑王刘髆那座位于山东巨野的墓葬几乎可称“简薄”。

汉代流行“事死如事生”的观念,海昏侯墓有北、东、西三个回廊,回廊的功能分区十分清晰,有钱库、粮库、乐器库、酒具库、衣笥库、武库、文书档案库、杂具库等。

钱库里五铢钱堆积如山;粮库所藏以黍、稻、麻为主;乐器库里有两架铜编钟,一架编罄不是通常所见的石制,而是铁制,还有36件伎乐俑,所谓“乐舞六艺”,这些都符合周礼对于诸侯享用乐的规定。

一件被推测为蒸馏器的器物,其内部所残留的物质经检验大部分为芋头,如果这件文物真的是酿酒之用,那么中国酿造白酒的历史将提早1000多年。

大量文物上带有铭文,这些铭文不仅对确定墓主身份有帮助,更重要的是,铭文中记载的工匠名字、编号等内容,对于研究当时的手工业管理制度也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这些功能分区,每个分区都有一个木牍,写明随葬物品清单,即签牌。

海昏侯墓中器物种类如此繁多,应该是涉及到了当时海昏侯生活的各个方面,形象地再现了西汉时期高等级贵族的生活,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

“南海海昏侯臣贺昧死再拜皇帝陛下”,海昏侯墓中出土的一份奏牍副本上,考古学家辨识出这样的字句。

这份奏牍成了证明墓主身份的一大力证。如果简牍能够被更大范围地释读,它们或许会是两千年前那场血雨腥风的注脚,也可能提供新的历史事实。关于刘贺,人们都还需要更多的等待……


 
 
 
 
 
  大象中原——河南历史文化展
  毕加索时代:与西方版画大师同行
  汉唐中原——河南文物精品展
  欧洲玻璃艺术史珍品展
  百年风尚——旗袍与时尚艺术展
  布里亚特的神灵——俄罗斯艺 ...
  海外撷英——陈嘉庚先生珍藏 ...
  藏传佛教壁画保护修复技术的 ...
  新思路保护加固墓葬壁画—— ...
  山西新绛福胜寺彩塑制作工艺探析
  兼谈对环氧树脂的认识
  对文物保护修复理念的一点认识
  铁红—矾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