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青花花鸟纹瓷盘
文物名片

青花花鸟纹瓷盘,瓷器,明代。高5.5厘米,口径28.5厘米,底径15.7厘米,现藏河南博物院。

深度品鉴

该瓷盘属于明代外销瓷,又称“克拉克瓷”。器物葵口折腰,敞口,口沿外撇,口下斜直内收,中部折腰,下腹略鼓,底部圈足。盘内壁为单线分隔的八开光,开光内有对称花卉和杂宝纹,开光间有锦纹相隔;盘内底的主题纹饰为八角开光花鸟纹,其间一鸟立在岩石之上抬头仰望,一鸟振翅高飞于空中,二者一上一下,相互呼应,牡丹花纹则衬之其右,平添了几分活泼气息。器物整体胎质略薄,青花发色明亮,色彩变化得宜,使整个画面生机勃勃。瓷盘外壁亦为八开光,开光内有圆圈形纹饰,开光间有辅助纹间隔。圈足足墙外侧有弦纹两道,足内部施白釉,略有粘砂现象。(图1)

图1 青花花鸟纹瓷盘平视图

文化解读

160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在海上劫掠了葡萄牙商船“克拉克”号,并在船上发现装有相当数量的中国陶瓷,由于当时搞不清这批中国陶瓷的确切产地,故而将这批瓷器以船号“克拉克”命名。当克拉克瓷步入欧洲时立刻引起了巨大震动,特别是欧洲的王公贵族们把拥有中国陶瓷视为显示身份、地位及财富的象征,进而垄断了中国陶瓷的分配与销路,随着西方群体的需要,大量订单也接踵而至,这无疑刺激了中国外销瓷的生产,也给中国的制瓷业带来了新的商机和恢复传统工艺制作的有利条件。

外销瓷,顾名思义,是为了对外进行贸易活动而生存的商品瓷。西方人认为这种瓷器是他们通过商业贸易所购得的,所以也称其为“贸易瓷”。明清时期是中国瓷器生产的鼎盛时期,也是瓷器外销的繁盛期。

明初,朱元璋实行“海禁”,这一政策致使对外贸易急剧萎缩,外销瓷的销售遭到了重大的打击。直到隆庆皇帝即位后才宣布解除海禁,调整海外贸易政策,允许民间私人远贩东西二洋,史称“隆庆开关”。这一政策实施后,民间私人的海外贸易获得了合法的地位,对外贸易活动逐步得到恢复,外销瓷市场也开始复苏。

到了万历时期,西方的商人开始大量的从中国进口瓷器销往欧美各国。荷兰东印度公司截获的称之谓“克拉克瓷器”的瓷器,即是中国青花瓷。船上共载有瓷器近60吨,数量约10万件。这批瓷器被分别在荷兰的米德尔堡和阿姆斯特丹拍卖,由于珍稀,只有皇室和贵族才有财力拥有。克拉克瓷一般很薄、精细、釉面光亮,足底常有粘沙现象。但其最主要的特色还是在其纹饰上:环绕口边绘有蓝色分格,上面有各种花卉和几何图案;中心纹饰都围绕这些具装饰作用的分格,分格之间大都用点、线分隔,中心绘有花卉、鸟兽或风景。跟刻板和标准化的皇族装饰相比,克拉克瓷更显得清新活泼,随意自然,深受欧洲贵族欢迎。

2008年至2012年9月,在南澳岛东南三点金海域的乌屿和半潮礁之间对南澳一号共完成三轮打捞,共出水文物近3万件。文物基本清理完毕,船的结构也基本确认。现船体被原址保护,尚未整体打捞。[1]“南澳Ⅰ号”古沉船长27米,宽7.8米,共有25个舱位,沉船的年代初步推测为明代万历年。“南澳Ⅰ号”出水的文物以瓷器为主,其次是陶器、铁器、铜器、锡器等,还有出水数门火炮及疑似炮弹状凝结物。瓷器以为漳州市平和窑生产的青花外销瓷为主,另有少量景德镇产的彩釉瓷器以及金属器等。瓷器的主要器型包括有大盘、碗、钵、杯、罐、瓶等,纹饰有人物、花卉、动物等图案以及汉字,还绘有绶带鸟、十八学士登瀛州、米芾拜石的典故等。数量最多的青花大盘直径在30厘米左右,内壁绘麒麟、牡丹、仕女、书生与花草等。南澳一号的发现印证了明代晚期中国瓷器外销西方的贸易(图2)。

图2 “南澳Ⅰ号”出水瓷器

从隆庆开关到明王朝灭亡,瓷器的对外销售始终保持着不断发展的势头。但清朝建立后,这一态势发生了改变。清顺治十二年(1655)开始,清廷实施禁海令,对外贸易再次中断,从而造成中国瓷器难以继续出口。这时的海外市场开始逐渐发生改变,瓷器生产不再是中国独有,东亚的日本开始有了自己的瓷器烧制业,西方国家依靠着工业革命的成果开始积极地仿制中国瓷器[2]。但从实际上中国瓷器在国际上的需求量依然很大。但这种情况到了清朝中期以后也逐渐衰退,因为随着西方国家的“工业革命”的进行,生产高质量的瓷器已经不再是难题,如德国的梅森瓷(meissen)、英国的威基伍德(Wedgwood)等,都是著名的商品。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外销瓷再也无法续写以往的辉煌了。

比较研究

克拉克瓷中,盘类是数量最多的器型之一,也最具有代表性。在这类克拉克瓷盘中,青花的画法多是勾线填色,少有蓝地白花,白描青花[3],纹饰可分为主题纹饰和辅助纹饰两个层次。主题纹饰一般饰于器物核心区域,多位于盘心的位置。辅助纹饰则通常运用连绵不断的开光装饰手法来装饰盘内侧壁,如众星拱月般环绕着盘心的主题纹饰。这也是克拉克瓷区别于内销瓷的最有特色之处。

克拉克瓷的主题纹饰题材很多,常见的有动、植物纹,人物,博古,山水等几大类。

动物纹包含了多种飞禽走兽及鱼虫等,常见的有鹿、鸭、鸟、马、蝴蝶、蚱锰等,从画面布局来看,动物纹饰大多处在风景之中并与树木花草为伴,形象生动。故宫博物院藏馆藏明万历青花开光花鸟纹盘,高3.7厘米,口径21厘米,足径14厘米。盘撇口,浅壁,塌底,圈足。通体青花装饰,盘心绘花鸟纹,内壁绘锦地开光八组,开光内绘花果纹,外壁开光内绘变形灵芝纹,圈足内施白釉,无款识。为明代景德镇生产的外销瓷。(图3)

图3 明万历青花开光花鸟纹盘

植物纹常与各种树木、花草与动物纹共同组成,花朵在构图中常常画得与周围事物不成比例,显得格外硕大,以突出其为主题纹饰的目的,常见的有牡丹、荷花、菊花、玫瑰、松、竹,而克拉克瓷上最具代表性的郁金香纹饰通常作为辅助纹饰出现在盘壁内侧的开光之中,这种绘有郁金香纹饰的克拉克瓷很有可能是销往荷兰的。吉林省博物馆馆藏明万历青花开光花卉蕉叶纹盘,口径22厘米,敞口,折腹,矮圈足。器壁较薄,胎质略显粗糙,圈足底粘有砂粒。釉面偶有缩釉现象,底白釉,无款。盘内盘壁为8个花瓣状开光,内绘有四蕉叶、四葵花,间隔以几何、带状纹饰地;盘心为八角形构图饰有蕉叶及几何纹饰。盘外壁的纹饰很有特点,8个类似花瓣状的纹饰内分别点画5个圆点为纹,十分简洁,为万历时期专为欧洲烧制的外销瓷。(图4)

图4 明万历青花开光花卉蕉叶纹盘

人物类主题纹饰有神话人物和各种生活场景中的中国人物。刘海戏蟾、仙人乘龙、仕女、文士、武将、纺纱女、渔人等。(图5)

图5 中国传统文人图案的克拉克瓷(摘自Maura Rinald 《 Kraak Porcelain 》)

博古类常以装满各种花卉、画轴及扇子的花篮、大罐、鼎为主要表现对象,其构图极其繁缛,有些填满盘心,几乎不留空隙。(图6)

图6 克拉克博古纹瓷盘(英国私人收藏)

山水主题纹饰构图较满,其中较常见的是画有宝塔、湖泊、远山、船只图案。如澳门博物馆藏青花帆船山水纹瓷盘。(图7)

图7 青花帆船山水纹瓷盘

盾徽则是欧洲家庭和公司的徽章标记,常由外文字母和盾牌图案组成。著名的藏品如大英博物馆藏的克拉克瓷碗。这只瓷碗上绘有四个纹章盾,盾上有一只长着两个人头和五个怪兽头的多头蛇。盾两旁的飘带上印着一句拉丁格言“Septenti nihil novum” (知者知其不知)。其余的装饰图案都属中国风格。(图8)

图8 大英博物馆藏克拉克瓷碗

通过分类比较我们可以看出,克拉克瓷盘纹饰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交融,一个看似普通的克拉克瓷器上折射出中西方两种不同文明的碰撞,它像一张中国名片,对外传播着古老的中国文明,同时也印证着曾经繁华一时的中外文化交流。

相关链接

载有外销瓷的沉船

1.黑石号

1988年,德国一家打捞公司在印尼爪哇海域发现了一艘古代沉船,即“黑石号”。经过打捞,“黑石号”共出水约6.7万件文物,其中瓷器约占98%。在出水的瓷器中发现了一件带有“宝历二年”纪年款的长沙窑瓷碗,因此沉船的年代被定为9世纪上半叶。“黑石号”是目前世界上发现最早的阿拉伯沉船之一,也是“海上陶瓷之路”的直接证据,证明在唐代中国的瓷器已经作为商品远销海外。(图9)

图9 从“黑石号”打捞出的唐代青花瓷盘

2.南海一号

南海一号是南宋初期的一艘向外运送瓷器时失事沉没的木质古沉船,沉没地点位于中国广东省台山市海域,发现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是国内发现的第一个沉船遗址,距今800多年,因沉没地点位于南海,故而名为南海一号。

南海一号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海上沉船中年代最早、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远洋贸易商船。2007年12月21日,南海一号被整体打捞出水,随后入住水晶宫,进行后续的室内保护和发掘。船内现存的器物以瓷器、铁器为主,钱币亦有相当数量,纸张、丝绸等有机质货物已分解不存。截至2016年1月5日,总共出土文物14000余件套、标本2575件、凝结物55吨,其中瓷器13000余件套、金器151件套、银器124件套、铜器170件,铜钱约17000枚以及大量动植物标本、船木等[4]。其中出水的瓷器种类可分为德化窑、磁州窑、景德镇、龙泉窑等当时的主要窑口,另外还出水了具有阿拉伯风格的器物。

南海一号的发现与出水为复原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研究南宋时期对外贸易及外销瓷的发展史提供极为难得的实物资料,对研究我国古代造船工艺、航海技术等都提供了典型标本,南海一号的成功打捞亦是中国水下考古的重大成果,考古研究价值难以估量。


参考文献

[1]明代古船南澳一号沉睡广东海底 官兵缴获文物195件.中国新闻网,2014-9-23.

[2]陈立立 .明清景德镇外销瓷的辉煌与衰落[J].东方收藏,2010(11).

[3]于剑.克拉克瓷与晚明内销青花瓷主题纹饰的比较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景德镇陶瓷学院,2007-7:36.

[4]宋代沉船“南海一号”出土文物14000余件套多为瓷器.新华网,2016-1-11.

趣味猜想

1、青花瓷属于釉下彩还是釉上彩瓷器呢?

2、你知道明代永乐、宣德时期官窑制造青花瓷使用的钴料叫什么名字吗?

您的答案是什么呢?您对这件文物还有更多的疑问和猜想吗?河南博物院感谢您的参与,期待您的解读,《每周一品》栏目将对参与者的答案择优公布。

请联系我们《每周一品》栏目电子邮箱:meizhouyipin@chnmus.net

作者简介

杨晓燕,女,郑州大学历史学院文博专业2014级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