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金简
文物名片

武则天金简,金质,长36.20,宽8厘米,质量 223.5克,含金量96%以上,整体无纹饰,其上双钩錾刻铭文3行63字。发现在嵩山峻极峰,现藏河南博物院。

深度品鉴

1985年5月,登封唐庄一农民,在嵩山太室山峻极峰发现一个金质的长条片,上书有文字。上交登封人民政府,并由登封人民政府拨交河南省博物馆。经鉴定,这件长方形金片长36.2、宽8厘米,重223.5克,含金量96%以上,整体无纹饰,其上双钩錾刻铭文3行63字。上言:“大周国主武曌好乐真道长生神仙,谨诣中岳嵩高山门,投金简一通,迄三官九府除武曌罪名,太岁庚子七月甲申朔七日甲寅小使臣胡超稽首再拜谨奏。”这件文物最初被命名为“武则天除罪金简”,后改名为“武则天金简”。武则天金简是武则天所遗留的唯一一件与她本人有关的可移动文物,对于研究唐代历史、武则天的政治思想、武则天书法、古代投简制度、古代封禅等都有重要价值。

武则天金简的简文传递了许多文化与历史信息:武则天金简上所书主要内容为“谨诣中岳嵩高山门,投金简一通,迄三官九府除武曌罪名。”“三官九府”是道教天、地、水三神及其所配宫府。《仪礼•觐礼》篇称;“祭天燔柴,祭山丘陵升,祭川沉,祭地瘗”。道教产生后将治病驱邪的“三官手书”确立为天、地、水三神,三官各有三府共为九府。

根据这段文字,我们可以认定这是武则天所制的投龙简,是武则天向三官九府投送的名刺,其中的“除武曌罪名”是道教请求解除灾祸,获得长生的用语。投龙活动是道教进行法事活动的重要议程,古代帝王举行道教祭祀活动,为了沟通神界,祈求平安,免除灾祸,往往会在三个简上书写祈愿内容,奏告三官,即投龙简。投龙简分别为山简、土简、水简,山简投于高山之中;土简埋于地里;水简投于潭洞水府。

从简文“好乐真道长生神仙”中可看出武则天对道教的信仰。武则天在称帝以前以崇信佛教为主,称帝之后逐渐转向道教,特别是武则天晚年对道教的偏爱达到了痴迷的程度。她在登基前借助道教符谶的形式伪造《大云经》和《大云经疏》,为她的登基制造舆论。登基以后她多次进行投龙活动。《岱岳观碑》天授二年(691年)题记记载了“二月十日,金台观主,中岳先生马元贞等奉圣神皇帝敕,缘大周革命,往五岳四渎投龙作功德。”《奉仙观老君石像碑》也有一则题记“天授三年岁次壬辰正月戊辰朔廿四日辛卯,大周圣神皇帝缘大周革命,奉敕:遣金台观主马元贞往五岳四渎投龙作功德。十六日至奉仙观,沐浴醮斋,行道忏悔。”此后,圣历元年(698年)、长安元年(701年)、长安四年(704年)9月和11月,都派人进行投龙活动。圣历二年(699年)武则天路过缑氏,还亲自拟文并撰写碑额立《升仙太子碑》于升仙太子庙,表达她对道教的崇慕和升仙的向往。

金简最后纪年为“太岁庚子七月甲申朔七日”。太岁庚子是中国古代的太岁纪年法。中国古代常用纪年法有三种,一是年号纪年,主要根据古代帝王继位的年号排列岁次,中国古代大约有八百多个年号。二是太岁纪年法,又称岁星纪年法。人们设想太空有一个岁星,每年运行一个岁次,将天空分成十二份称十二太岁,与将十个岁阳名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年名,六十年周而复始,这种纪年法始于周初,盛行于春秋战国,东汉时终结,为干支纪年法打下了基础。干支纪年法始于东汉,成为今天农历纪年仍然使用的纪年法。古代简牍纪年以年号纪年较多,太岁纪年唐代较盛行。除武则天金简外,唐玄宗投龙铜简也用太岁纪年,五代吴越国钱鏐65岁是投的银简用太岁纪年,77岁时所投改为年号与太岁纪年合用。这种合用的纪年法在济渎庙发现的宋代神宗投龙玉简上也有体现。

此外,金简上有五个武则天自造字,为“圀”(国)、“瞾”、日、月、臣。武则天称帝以后为了彰显她的标新立异,表达她的政治意图,先后创造了19个自造文字。这些自造文字基本是在原有文字基础上加以改造。所造文字一是武则天年号如:载初、天授、圣历、证圣等。二是年、月、日、星、天、地、人、臣、君、国等国家公文、书信、文章常用字。三是武则天自己的名“瞾”。这些字体现了武则天的统治思想,如她自己的名“瞾”字,为日月当空,光照万物。据《正字通》载:“有言国中或者,惑也,请以‘武’镇之。”但改后像武氏被困,于是又改成“圀”,意为国家统御八方,八方之民悉为掌握。臣字为一中心,作人臣的要对君主一心,对万民一心。武则天通过造字宣扬她的治国方略,传达她的对于国家、人臣、天地的思想,树立她作为人君崇高的地位。由于她所造的字背离中国传统的汉子成字原则,过于复杂难懂,所以武则天死后,这些字就被抛弃,成为死字。

武则天金简是武则天所遗留的唯一一件与她本人有关的可移动文物,对于研究唐代历史、武则天的政治思想、武则天书法、古代投简制度、古代封禅等都有重要价值。

文化解读

武则天金简发现地嵩山是五岳之中的中岳,在中国历史上有神圣的地位。夏商之时这里称“嵩高”“崇山”,西周时周公测定天下之中,周公在这里立土圭测日影,“以求地中”。《史记》载:“昔三代之君,皆在河洛之间,故嵩高为中岳,而四岳各如其方。”嵩山及其周围地区被视为天中地心,“古之王者,择天下之中而立国。”以宣示自己的正统地位和“君权神授”的不可侵犯。平王东迁以后开始称嵩山为中岳。古代帝王实行封禅“告太平于天,报群神之功”。封禅活动主要是通过封禅昭告天下,通达上苍,彰显帝王统治的功绩,是一种十分庄严、神圣的活动。古代帝王对于封禅十分慎重,只有认为自己的功绩足够大时才大兴封禅之事。文献记载最早的封禅帝王是秦始皇,但古代帝王封禅地点多是在泰山,真正到过嵩山的只有汉武帝和武则天两位,在嵩山封禅的则只有武则天。

武则天是一位有抱负的政治家,一生中在许多方面进行了突破式的改革,在封禅方面同样如此。早在麟德年间,唐高宗封禅泰山时,时为皇后的武则天就上表提出“祭天为封,祭地为禅,历代封禅女性不得参与,但天代表男性,地代表女性,封禅泰山应破除旧习,让女性参与”,高宗应允。封禅泰山时“禅礼由皇后为亚献,越国太妃燕氏为终献。”仪凤元年(676年)二月,“天后劝上封中岳”。武则天鼓励高宗封禅中岳嵩山。但由于高宗体病等原因三次准备都最终没能实行。但从这两次事件可以看出,武则天对中岳特殊地位的关注。

公元690年武则天以周代唐,定都洛阳,改元“天授”。天授二年和证圣元年,重臣先后两次上书请求封禅中岳,为她正式封禅做了铺垫。天册万岁二年(696年)甲申,武则天封禅嵩山,她在嵩山南侧举行柴燎仪式,然后登上嵩山,在祭坛举行仪式,封埋玉册。三天以后武则天封禅于少室,完成了她的封禅过程。封禅过后武则天时改中岳为“神岳”,封中岳神为神岳天中皇帝,更抬高了嵩山的地位。武则天通过在嵩山封禅不仅使嵩山在五岳之中抬到了前所未有的地位,同时也借此宣示武周的正统地位。封禅之后分别将嵩阳县为登封县,阳城县改为告成县,表示大功告成之意,将年号改为万岁登封元年。此后,她多次来到嵩山沟通上界,祈求平安,阐发政治理想。封禅三年以后圣历二年(699年)二月,武则天再次来到嵩山,返回途中路过缑氏,前去拜谒周灵王太子王子晋驾鹤升仙的“升仙太子庙”,并触景生情亲自撰写升仙太子碑文(图1),并用飞白书丹写下碑额,立碑于升仙太子庙。第二年久视元年夏季(700年)武则天来到告成县的石淙河,驻跸三阳宫数月,在这里大宴群臣,并题诗刻于崖壁。也就是在石淙河期间,武则天让胡超在峻极峰投下金简。

图1 升仙太子碑拓片及升仙太子碑碑额拓片

“简”是古人书写的材料,材质除主要有竹简和木简之外,还有玉、铜、铅、铁、金、银等,盛行于战国秦汉时期。后来随着纸张的出现,简的书写功能逐渐褪去。随着东汉道教的兴起,简牍的功能逐渐转变,常被道教使用,根据功能不同,简又称“札”“版”“谒”“刺”“券”等。其功能主要有四类:一是驱邪除病的符咒;二是向土地神等投送的名刺;三是实行解除术的柏人;四是买地券。

武则天金简是目前发现的唯一一通金简,《嘉泰会稽志》载:“唐观察使元稹,春分日投金简於阳明洞。”由此可知历史上还有其他金简的投放。以金做简或者书于金简在道教中是很神圣的事件。《道藏》谈到:“太微天帝君以紫简结其篇目,金简正书其文”金简是天帝君书写神界正文的。唐代道教兴盛,武则天虽然倡佛,但也对道教诸多利用,先后为自己多次加尊号。天授元年(690年)加尊号曰“圣神皇帝”,长寿二年(692年)加尊号“金轮圣神皇帝”,证圣元年(695年)春一月,加尊号“慈氏越古金轮圣神皇帝”,改元天册万岁,二月取消慈氏越古的尊号,九月,武则天亲至南郊合祭天地,加尊号为“天册金轮圣神皇帝”。武则天自比人间神帝,使用金简也是理所当然。

比较研究

武则天金简属于古代的投龙简,这类简目前在我国发现有多枚。清道光年间所发现之唐玄宗李隆基向南岳投放的铜简(图2),现存贵州省博物馆。这通简铜制长35.9、宽12厘米,周身无纹饰。上正面刻86字“大唐开元神武皇帝李隆基,本命乙酉,八月五日降诞。夙好道真,愿蒙神仙长生之法。谨依上清灵文,投刺紫盖仙洞。位忝君临,不获朝拜。谨令道士孙智凉,賫信简以闻,惟金龙驿传。 太岁戊寅六月戊戌朔廿七日甲子告文。”背面刻“内使朝散大夫行内侍省掖庭局令上柱国张奉国,本命甲午八月十八日生。道士涂处道。判官王越宾,壬寅八月七日。傔人秦延恩”51字。这件铜简的长度与武则天金简基本相同,但比其略宽,同为素面,但正反刻字,纪年也用太岁纪年,同相令道士投简。其文字格式与武则天金简相同,开篇报上自己的名号,然后表白自己“好乐真道”,并书投简所祈事项,投简人,标注日期。

图2 唐玄宗投龙铜简(拓片)贵州省博物馆藏

五代十国时期,吴越钱镠、钱元瓘、钱弘佐、钱弘俶几代都向西湖中投龙简,目前所见的共有十通。这一时期的投龙简形制开始出现变化。

钱镠62岁(913年)投于越州会稽县五云乡石帆里的银简(图3),长37.2、宽8.72厘米,素面,两端圆拱,上刻300余字。

钱镠77岁,即公元928年,曾“诣洞府名山,遍投龙简”。目前发现三件,形制、规格不尽相同。

其一:投于苏州府吴洞庭乡皋里(图4),于清顺治年间出水,长20、宽13.1厘米,下刻水纹,两侧和上部刻云龙纹,框内刻279字。其二:投于吴越国苏州府吴县洞庭乡王梁里的玉简(图5),其长宽比例与上述银简相似,四周纹饰也相同,正反刻字其188字。其三:吴越国州县乡里射的水府告文(图6),长31、宽6.7厘米,素面无纹饰,上刻194字,在州、县、乡、里的前面空字,似为投简时根据所投具体位置再填刻。这三通简前两通形制纹饰相近,后一通与前两通明显有别,反而与62岁所投简接近。

图3 钱镠62岁投龙银简

图4 钱镠77岁苏州府吴洞庭乡皋里投龙银简(拓片)

图5 钱镠77岁投龙玉简(拓片)

图6 钱镠77岁投龙银简

钱弘俶21岁和23岁银简(图7、图8),均为素面,长宽均约为33、14厘米。宋代投龙玉简较多,如中国历史博物馆所藏北宋徽宗祟宁四年(1105年)玉简(图9),济源市博物馆所藏北宋神宗熙宁元年(1068年)向济水所投玉简,为长条形,素面。

图7 钱弘俶21岁银简 浙江省博物馆馆藏

图8 钱弘俶23岁银简 浙江省博物馆馆藏

图9 北宋神宗熙宁元年济水投龙玉简 济源市博物馆藏

从上述几件唐代到北宋投龙简的比较中可以看出,投龙简基本分两类,一类为长条形,长度在35-1厘米之间,宽度在6.7-14厘米之间,素面无纹饰。武则天金简属于这一类型的简。武则天金简63字、唐玄宗简137字、钱镠62岁简300余字。投龙简从唐经五代至宋,简文逐步加多。另外,武则天金简上书“谨诣中岳嵩高山门,投金简一通”,所投简具有特定地点和指向,但钱镠77岁所投简上书“诣洞府名山,遍投龙简”,其投龙行为没有特定地点,是多简同时多地投放。另一类简是钱镠77岁所投两个近方形的带纹饰的简,这种简较为特殊,其水纹与龙纹装饰在其他中还没见到,需进一步研究。

趣味猜想

武则天金简中所记投简之人胡超是什么身份,为什么武则天要让他代为投简?

您的答案是什么呢?您对这件文物还有更多的疑问和猜想吗?河南博物院感谢您的参与,期待您的解读,《每周一品》栏目将对参与者的答案择优公布。

请联系我们《每周一品》栏目电子邮箱:meizhouyipin@chnmus.net

相关链接

武则天,祖籍并州文水县(今山西省文水县北徐村),是唐朝开国大臣武士彟次女,贞观十一年(637年)十四岁的武则天,被唐太宗召入宫中,封为五品才人,赐号“武媚”。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驾崩,武则天按照唐朝的规定被送入长安感业寺削发为尼。永徽二年(651年),与武则天早有情感瓜葛的唐高宗李治,再次将武则天召入宫中封为二品昭仪,永徽六年(655年)将武则天立为皇后。麟德三年(666年)唐高宗李治封禅泰山,武则天随行并充当亚献。永淳二年(683年)十二月高宗驾崩,李显即位,为唐中宗,尊武则天为皇太后。光宅元年(684年)武则天废李显为庐陵王,立第四子李旦为帝,称唐睿宗。垂拱四年(688年),武则天在洛阳毁乾元殿,建明堂称为“万象神宫”,又在明堂北建五层高的天堂。武则天加尊号为“圣母神皇”。载初二年(691年)武则天改唐为周,建立大周朝,自立为皇,尊号为“圣神皇帝”,改元天授。唐睿宗李旦被废,但仍加封为皇嗣,赐姓武氏。长寿元年(692年)收复安西四镇,第二年武则天加尊号“金轮圣神皇帝”。天册万岁元年(695年)正月初二,武则天加尊号为“慈氏越古金轮圣神皇帝”,改年号为“证圣”。圣历元年(698年)李旦逊位,立李旦为皇太子。神龙元年(705年)正月宰相张柬之、崔玄暐等大臣趁武则天卧病在床,率禁军五百余人,冲入宫中,要求武则天退位,武则天被迫禅让帝位与李显,武周政权结束,李唐恢复,史称神龙革命。李显为武则天上尊号为。神龙元年(705年)12月16日,武则天在上阳宫去世,享年82岁,按照遗诏将“则天大圣皇帝”的尊号去掉,改为“则天大圣皇后”。第二年(706年)五月,与高宗合葬乾陵,陵前立无字碑。

作者简介

王宁,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学历,河南省少年儿童图书馆,馆员,致力于图书馆学、文献等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