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五省博物馆教育培训班”在河南信阳开班
文图: 张滢 / 文   秦一 / 图
编辑: 张延红
发布日期: 2015-09-02
信息来源: 河南博物院网站
“中原五省博物馆教育培训班”在河南信阳开班
博物馆界的领导、专家齐聚一堂

9月2日上午,河南省博物馆学会社会教育专业委员会“中原五省博物馆教育培训班”在茶都信阳正式开班。信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张武捷,河南省博物馆学会会长张文军,中国博物馆协会副理事长、河南省博物馆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河南博物院院长田凯,中国博物馆协会社会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河南博物院副院长丁福利,信阳市文广新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冬梅等领导出席开班仪式并致辞。河南省博物馆学会副秘书长、河南省博物馆学会社会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河南博物院副院长刘玉珍主持开班仪式。

本次培训班由河南省文物局、河南省博物馆学会、河南博物院、信阳市文广新局共同主办,河南省博物馆学会社会教育专业委会、信阳市文物局和信阳博物馆承办。培训班邀请了中国文物报总编曹兵武、中国国家博物馆社会教育宣传部主任黄琛、山西博物院党委书记王晓明、安徽博物院副院长郑龙亭、河北博物院党委副书记周筠、山东博物馆社教部主任王平及全省各地30多家博物馆近百人齐聚一堂,共谋博物馆教育的发展大计。

在开班仪式上,信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张武捷首先代表信阳市委、市政府致辞。他说,中原五省历史悠久、文化深厚,是华夏文明形成、发展的核心地区,博物馆界举办这样一次培训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的体现,有助于博物馆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必将推动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

河南省博物馆学会会长张文军在讲话中说,《中原经济区规划》有关“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的战略定位,不仅为中原五省的文化发展了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也为博物馆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平台。博物馆事业的长足发展,离不开博物馆教育工作的提升。此次培训结合博物馆教育工作中的实际问题,紧扣中原经济区发展,对博物馆教育与服务如何转变教育理念、创新服务方式、增强教育辐射力、建立长效机制以及人才队伍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张会长感谢中原五省博物馆界同行对河南博物馆事业发展的长期关注和支持,希望参加培训的博物馆界社教工作同行广开思路、相互借鉴,利用自身所在地区优势发挥社会教育功能的多样化途径,共同推进博物馆教育工作的创新发展,为实现博物馆功能的最大化、全民化、社会化,更好地服务于中原经济区建设。

信阳市文广新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冬梅在致辞中殷切希望通过这次培训,增加中原五省博物馆界间的交流,推动博物馆教育工作可持续发展,扩大博物馆教育的社会影响力,发挥博物馆独特的文化育人作用。

河南省博物馆学会社会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河南博物院副院长刘玉珍就2014年全省社教工作进行了总结报告。她说,自2014年9月河南省博物馆学会社教专业委员会换届以来,在河南省文物局、河南省博物馆学会的领导下,各会员单位共同努力,积极配合国家主旋律,大力发展博物馆教育事业,各项工作均取得了新的成果。尤其是在博物馆教育形式创新、志愿者队伍建设、教育研究取得了质的飞跃,打造出一批精品社会教育品牌,河南省博学会社会教育专业委员的影响力进一步提高。

开班仪式后,中国博物馆协会社会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河南博物院副院长丁福利,中国文物报主编曹兵武,中国博物馆协会社会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国家博物馆社会教育宣传部主任黄琛分别做了题为《中原经济区建设中的博物馆教育担当》、《重构人与世界的关系——博物馆学习与教育》、《博物馆教育资源的课程化开发》主旨报告。丁福利从宏观角度展示中原经济区及其战略定位中的文化指向,大力弘扬中原文化的号召,倡议建立起区域性博物馆教育长效合作机制;曹兵武在回顾博物馆发展历史的基础上,从博物馆教育的特点、新形势下任务的变化等方面全面论述了博物馆教育是综合性教育的论点,提出博物馆与博物馆教育大有可为;黄琛分析国内博物馆开展社会教育活动现状,结合国家博物馆教育的实际,建立自主评价体系,为博物馆教育评价纳入国家教育规划做好准备。主旨报告高屋建瓴、观点鲜明,从专家视角、新理论、新实践层面,指明了未来博物馆教育工作的推进方向,大家深感获益良多。

下午,山西博物院、安徽博物院、河北博物院、山东博物馆、河南博物院、信阳博物馆6家博物馆的代表先后做了主题发言。各馆都介绍了如何利用自身优势,完善社会教育工作对华夏文明传承创新的探索实践,并对社会教育专业委员会今后的工作提出了更好的意见和建议。发言言简意赅、精彩不断,会场气氛热烈,实现了学术前沿性与务实性的深度交流,充分体现大家对此次培训的高度重视和深切期望。

接下来,培训班还将组织学员到信阳相关社会教育基地进行现场培训和交流,在探讨中促进博物馆教育工作构想的深入化、具体化。

本次培训班将于9月4日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