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校结合 延伸课堂
文图: 孙晓彤 /文 关军 / 图
编辑: 张延红
发布日期: 2014-05-23
 
志愿者郭桂兰为同学们做“勿忘国耻”爱国教育讲解

4月5日清明节,河南博物院志愿者周六下午组与河南省第二实验中学“自然之旅”社团进了一次联合行动,旨在践行“馆校结合 延伸课堂”中学生素质教育理念。

“馆校结合 延伸课堂”系列活动本着以河南博物院展览为基础教育资源,并进行拓展。为确保活动顺利进行,早在半个月前,周六下午组的志愿者就进行了实地考察,从考察内容、地点、路线、安全防范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周密的策划,研制考察知识资源包,充分考虑每个考察点的主要知识点、实施方法等细节并制作教案,与参加考察的老师同学进行沟通,明确本次考察目标,列出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编写了考察活动学案。

本次活动共有考察五个地点:河南博物院汉代冶铁遗址模型拓展——古荥冶铁遗址、古代石刻艺术馆拓展——纪公庙(郑州汉石雕博物馆)、中国近代史拓展——1941年上河王村日军大屠杀纪念碑、1944年抗日战场遗迹、汉霸二王城遗址和河洛文明感受——桃花峪。

行程的第一站为古荥冶铁遗址,从郑州市区到古荥冶铁遗址间约有一小时的车程。志愿者利用这一小时时间向同学们介绍了郑州从古至今的建都史。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受命于亳开启了郑州的建都史。其后周王封鲜叔于管。东周时期,郑国韩国先后建都于此。生动的讲解使同学们增加了对郑州的了解,知道了中原悠久的历史与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古荥冶铁遗址,同学们了解到遗址总面积为12万平方米,为汉代河南郡铁官的一号作坊,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规模最大、时间最早的冶铁遗址,反映出我国汉代冶金技术已达到极高的水平。除对冶铁遗址进行参观,还在志愿者的带领下,兴致盎然地对汉代鼓风装置模型进行了操作,在实际操作中,对汉代冶铁技术加深了了解与认识。汉代冶铁遗址实地考察延伸了河南博物院汉代展览。如果志愿者的展厅讲解让未成年人走“近”了展览,那么实地考察活动则让未成年人走“进”了历史。

在上河王村日军大屠杀纪念碑前,郭桂兰老师慷慨激昂的讲解将同学们带回到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1941年10月3日(农历8月14),侵华日军袭击上河王村,杀戮手无寸铁的平民84人,(其中)妇女儿童被逼跳井者20余人,焚烧房屋无数,致使尸横遍地,血流成河。郭老师讲到最后向同学们倡议“今天是清明节,让我们为当年无辜惨死的84位同胞鞠上一躬,也请大家谨记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郭老师的话落,同学们集体肃立,向84位遇难同胞深深地鞠了一躬。仇恨可以融化,历史不能忘却。

在邙山头汉王城抗日战场遗迹,郭桂兰老师继续着她的讲解,1941年进犯郑州的日军被击退,但此处却仍被日军占领,中国军队在此进行监围。1944年4月19日黎明,日军调动飞机和重炮对汉王城进行轰炸,汉王成一片火海,中国守军伤亡过半。上午10时,日军公然违背国际公约,向汉王城发射毒气弹,整个阵地弥漫在毒气烟雾中,汉王城最终失陷。汉王城阻击战,守军王鑫昌营长以下300余官兵全部殉国。郭桂兰老师的讲解使同学们的心情再次变得悲愤起来。同学们为再一次为当年保家卫国的烈士献上深深的鞠躬和敬意。

在汉霸二王城遗址。关军老师充分利用亲临古战场的地利,先向同学们介绍了两城之间的鸿沟即楚河汉界,当年古战场上的金戈铁马,刀光剑影的历史场景仿佛就在眼前。

在纪公庙前,关军老师继续着那久远的历史故事,纪公名为纪信,在楚汉之争中,纪信为使刘邦得以逃脱,自己伪装成刘邦出城向项羽投降,项羽一怒之下将纪信烧死。刘邦得天下后,仍念念不忘保驾忠臣纪信,在荥阳西门外修建了纪信衣冠冢。关军老师以诙谐的语言让同学们在笑声中记住了取义成仁的大汉忠臣纪信,并对中国儒家所提倡的忠义思想产生了自己的感悟与体会。

纪信庙同时也是郑州市石刻艺术馆,这里有非常多的不同时期的石狮子的收藏,各个不同时期的石狮子反映着不同时期的社会文化和精神面貌,极为生动有趣。

桃花峪为本次活动的最后一站,北濒滔滔黄河,为黄河中下游的分界线,南眺巍巍嵩岳,东接黄河游览区、黄河大观,西连汉霸二王城,在盛唐时是皇家果园庄,现在又是黄河中、下游分界点,黄河由此摆脱了山岭束缚,一改中游浊浪滔天之气势,呈现出宽阔平缓、黄波金浪的风貌。同学们和志愿者们一起登顶了分界碑,踏上了丁字坝,了解了地上河的知识,感受了母亲河的风采。

此次活动不仅使同学们了解了清明传统习俗,亲近了自然,更在对古遗址及纪念碑的参观中身临其境地感受了历史、了解了家乡,升华了情操,加深了作为一名郑州人、一名河南人、一名中国人的自豪感。志愿者们与河南省第二实验中学的社团辅导老师一致认为这次活动非常成功,志愿者们的讲解风格与人格魅力也颇受同学们欢迎,希望以后这样的活动可以多多举行。

通过这次活动,对志愿者们思维方式及讲解风格的创新上有很大的启发。作为河南博物院志愿者,我们以往的讲解地点只是在博物院,讲解内容仅限于承载了部分历史的精品文物,这使得我们不能提供更为广阔的历史画面感。现在走出去,与参观者一起,到历史的发生地进行实地讲解,身临其境感受历史,从而更好地领悟历史。

与参观者的交流过程也是志愿者个人魅力与奉献精神传播的过程,有利于让我们的奉献精神感染更多的人。

博物院承担着向社会传播文化的使命,我们这次的活动是把文化的传播由展厅内向展厅外延伸、向实地延伸的一个很好的体验。取得经验后我们会更多的组组织这样的活动,使文化传播的形式更多样化,内容更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