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博物院志愿者发力新媒体平台
文图: 冯涛、冯勇 / 文
编辑: 张延红
发布日期: 2016-03-23
“炼土生辉——新石器时代黄河中游彩陶艺术线上展”海报
“禁止出国64件”微博后台 

河南博物院主展馆闭馆整修期间,河南博物院志愿者团队不断创新服务思路,拓展服务范围。讲解志愿者走进校园宣讲,国宝讲解小明星参加主题教育活动,有特长的志愿者举办各种沙龙。而新媒体支队的小伙伴儿们则尝试通过多种新媒体平台,将展览内容搬上了无限的互联网,满足了公众认知历史、文化、博物馆的精神需求。

网上联展,试水博物馆志愿者组织合作新模式

自2016年元旦开始,河南博物院志愿者团队与西安半坡博物馆志愿者们达成合作协议,利用新媒体平台,共同举办展览。很快广大微民就看到了 “炼土生辉——新石器时代黄河中游彩陶艺术线上展”。在历时一个月的网络展览中,双方团队微博、微信同时联动,每天以图片、视频等形式发布一件代表性彩陶器或彩陶相关知识,同时进行文化解读。展览在微博、微信平台上的总阅读量达到50.1万,观众参与讨论784人次。目前,博物馆志愿者之间合作,并且通过新媒体在网络上举办线上展览在全国博物馆界尚属次。

配合特展,开创网上宣讲帮助观众深入解读文物

受现有展厅面积影响,河南博物院馆藏无法一一展出,加之备受瞩目的“大象中原——河南历史文化展”正在中国国家博物馆进行,使得更多公众,特别是文博爱好者渴望获得更多的文物信息。对此,河南博物院志愿者团队新媒体支队从两个方面进行了回应,一是在团队微信公众号开设“镇院之宝”专栏,二是在“全国博物馆志愿者”QQ群中开展网上宣讲,介绍中原文物。

团队微信公众号“镇院之宝”专栏,连续九天为微民解读河南博物院九大镇院之宝,每篇达5000字,从文物概览、研究价值、发现故事、细节赏析等四个角度深入挖掘文物自身所蕴含的丰厚文化内涵。截至3月20日,在公众号初创不久、关注者不多的情况下,这一系列文章的总阅读量达到4156人次。

另外,自2016年1月11日至1月29日,河南博物院志愿者团队在全国博物馆志愿者QQ群中开展了“中原文物宣讲”活动。在历时三周的活动中,以图文并茂的方式每天推出一至两件河南出土的重要文物。据统计,这一系列网上宣讲,共讲解河南出土重要文物21件,发布文字11.8万字,图片137幅。群内800多名全国各地的博物馆志愿者通过网上宣讲,认识了中原文物,领略了中原文化的博大精深,理解了中原在中华文明发展进程中所承担的重大使命。

微信公众号“镇院之宝”专栏和“网上宣讲”向全国同行展示了河南博物院志愿者专业素质和敬业精神,显示出河南博物院志愿者们勇于创新、擅于协调、精诚合作的优良精神风貌。

热点专题策划,吸引微民加关注

经过对不同类型微博的运营情况分析,志愿者们发现,河南博物院志愿者团队原有微博信息主题不突出、缺乏系统性,影响粉丝关注度,并得出发布原创微博应该走“专题化”路子的结论。同时志愿者们认为,微博本来就是开放的网络社交平台,所发布的内容也不应仅局限于河南范围。于是,大家策划了名为“禁止出国64件”的线上专题展。该展览依据国家文物局于2002年1月18日印发《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通过微博平台,将文物图文并茂地推送给文博爱好者。“禁止出国64件”线上展于2月1日开始上线,每天推送一件文物,并围绕这件文物与公众共同讨论、交流。截止2016年3月23日,该专题已经陆续线上展出文物38件,总阅读量达到677.7万,参与讨论超过1.1万人次。公众关注度、热情度以及展览效果超出团队预期。

接下来,志愿者们还将继续推送20多件展品,同时开始策划下一期线上展。河南博物院志愿者团队新媒体支队的小伙伴儿们忙碌并快乐着,期望不断为“河粉儿”送上精神大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