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萧林:搭建平台凝聚合力 促进河南“考古”更出彩
编辑: 荆书剑
发布日期: 2018-10-24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源自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不仅是我们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内核,对解决人类问题也有重要价值。要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提炼出来、展示出来,把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

10月23日,第三期全省统一战线建言献策双月谈在郑州举行。座谈会上,12位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代表围绕“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争做出彩河南人”作了发言,大家站在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高度,围绕主题相互探讨交流,产生了有见地、高质量、能落实的意见建议,起到了为省委、省政府提供智力支持的预期效果。无党派人士、河南博物院院长马萧林也在本期全省统一战线建言献策双月谈做了发言,现摘要如下:

搭建平台凝聚合力 促进河南“考古”更出彩

无党派人士、河南博物院院长马萧林

河南是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夏商周断代工程”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考古主战场。做好河南考古,对于进一步揭示中原文化内涵,坚定中原文化自信,助推中原更加出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整合相关力量,实施系列考古工程,着力打造河南考古新亮点。依托河南丰富的考古资源,围绕现代人类起源、中原文明起源与发展等重大课题,实施“现代人类起源考古工程”“中原文明探源工程”“中原先秦古城考古工程”。实施“河南考古成果翻译出版工程”,翻译出版考古发掘报告、普及类考古读物,向国外学者和社会公众推介河南灿烂的古代文明。由省文物局组织实施“河南重要考古报告出版工程”,督促指导省内考古机构建立出版台账,借助国内外考古力量,合作开展考古资料的整理与研究,尽快公布考古发掘成果,不断丰富中原历史文化内涵。

(二)设立河南国际考古合作交流中心,搭建河南考古合作交流新平台。实施“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开放型考古发展战略,统筹全省国际合作交流考古项目,协调国内外考古专家、高等院校师生来河南从事学术访问、研修、实习等活动,参与考古发掘资料的整理与研究。定期举办大型国际考古会议,不断扩大河南考古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讲好河南故事,讲好中国故事,展示河南开放形象,让河南更加出彩。

(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促进河南考古发掘、研究及合作交流水平再上新台阶。增加省级及郑州、洛阳等重要市级考古机构的人员编制,定向公开招聘旧石器考古、新石器考古、夏商周考古、科技考古等专业方向的海内外考古人才,从根本上解决高端人才短缺、考古资料积压、考古成果难产等现实问题。着力培养考古人员的外向型综合能力,提高对外合作交流水平,更好肩负起弘扬河南厚重历史文化的责任担当。(源自河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