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大师之美 体验成长快乐
文图: 张滢/文 阎国宇、化夏/图
编辑: 张延红
发布日期: 2014-09-22

 
志愿者王慧芳跟同学们一起赏析徐悲鸿画作
 
 
“我们要当第一名”——拼图比赛齐心合力
 
 
“给我看看这只笔有什么秘密”——志愿者朱俊红互动演示

 
同学们踊跃提问

 
志愿者朱俊红示范国画创作

9月15日下午,河南博物院“悲鸿与法国大师之美•成长之美”主题宣讲在郑州市工人第一新村小学多媒体教室里举行,50多位热爱艺术的四年级学生和老师,饶有兴致地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艺术欣赏互动课。

“悲鸿与法国大师之美•成长之美”主题宣讲依托河南博物院大型专题特展“大师与大师——徐悲鸿与法国学院大家作品联展”,汲取展陈文化精髓和精品画作艺术底蕴,结合小学课本,精准定位宣讲受众。(经多次与学校任课老师沟通研究,所以这次主题宣讲活动堪称“量体裁衣”)。

展览开幕之初,河南博物院工作人员根据展览社会教育推广计划和年度宣讲进校园进程,确定宣讲内容和形式,选定活动学校。通过研究学生教材、实地走访学校、与学校老师座谈教学方式、试讲实践,1个月的精心打磨,“悲鸿与法国大师之美•成长之美”主题宣讲活动正式呈现在学校师生面前。

本次宣讲由河南博物院志愿者团队志愿者朱俊红和全国优秀志愿者十佳之星王慧芳主讲。课程刚开始,一段挥洒自如的沙画艺术视频立刻吸引了所有师生的目光。“哇,那匹马动态十足,太威风了!”“这位老爷爷的姿态太逼真了!”“这是谁的画像?”同学们议论纷纷。志愿者王慧芳以询问同学们“最喜欢哪幅画作”为切入点,展开宣讲活动第一部分,暨艺术赏析“走近大师与大师”。她把这部分讲课分为4个部分——“教科书中的徐悲鸿”、“徐悲鸿的求学之路”、“直面《大师与大师》”、“大师综述”,通过情景联想式启发,用略带幽默又娓娓道来的讲述,与师生们分享徐悲鸿求学的经历,引导学生们欣赏精美画作,并发掘画作背后的故事。课堂中,一场画作《群奔》和《田横五百士》拼图比赛,点燃了学生们的热情,掀起了活动第一个小高潮。从欣赏大师的作品到动手完成大师的作品,同学们加深了对艺术的领悟与体会。

宣讲活动第二部分是“我眼中的国画”互动演示。志愿者朱俊红擅长国画创作,她把国画小常识融入到创作演示、趣味抢答和学生互动体验各个环节。她现场创作的墨荷小品和辅导学生的画作,博得学生们阵阵掌声。“这样的讲课方式是我们以前没见过的,很新颖!以这样寓教于乐的方式来拓展知识,对学生非常有意义!”活动结束后,工人第一新村小学参加活动的教务主任、几位语文和美术老师,纷纷对河南博物院工作人员、两位志愿者表示感谢。

近年来,河南博物院致力于社会教育活动的创新推广工作。“跟着课本探秘——文化进校园互动宣讲”系列活动,以“请进来+走出去”为指导思想,是博物馆文化与校园教育文化“馆校结合”的有益探索和创新实践。至今,校园宣讲系列教学资源库囊括河南博物院常设大型基本陈列“中原古代文明之光”、大型专题展览和河南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内容,开发出“课本里的文化密码”、“课本里的艺术创想”、“跟着课本解谜”三大主题课堂,广受学校教育者和学生家庭的好评。展览期间,“悲鸿与法国大师之美•成长之美”主题宣讲活动将陆续在郑州市小学校园内巡回开展。

【相关链接】

8月14日,“大师与大师——徐悲鸿与法国学院大家作品联展”在河南博物院开幕,展期2个月。作为中法建交50周年系列庆典活动的重点项目之一,首度将徐悲鸿先生毕生所创作的60幅(组)精品力作与其法国老师及学院派大家的64幅作品同台展出,其中更有徐悲鸿留学法国期间4位法国导师弗拉孟、达仰、柯罗蒙和贝纳尔的代表作品,呈现出4位法国导师对徐悲鸿所产生的重要影响。

为了的引导、辅助观众更好地了解展览,河南博物院精心策划,推出“专家报告会”和“互动讲座”、志愿者交流、教师培训,以及“国宝1对1”转盘大挑战、掌上“丹青国韵”、“致广大•尽精微沙画互动 ”“我与徐悲鸿大师”征文等一系列主题活动。截止目前,河南博物院共开展各项社会教育活动210场,17万余人次参加了展览互动体验,社会反响热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