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校共建,“双师”博物馆学课让郑大学子直呼过瘾
文: 陈莹莹
图: 王梓
李晓菡
发布日期: 2024-11-28

11 月 27 日下午,郑州大学 50 名学生走进河南博物院,随着郑州大学博士生导师徐玲和河南博物院首席讲解员陈莹莹与大家问答互动,一堂长达四小时的“双师”博物馆学课火热进行中。

微信图片_20241128140605.jpg

讲解员陈莹莹在为大家介绍主题壁画

河南博物院馆藏的精品文物是中原先民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泱泱华夏  择中建都”陈列宛如一部立体史书,浓缩着中原历史文化的精髓与神韵,是最直观实用的教材。河南博物院讲解员陈莹莹围绕文物和展览,从一件文物到一处遗址、再到一段故事,层层递进解读古代先民的流光岁月。同学们被字正腔圆、优雅端庄、知识结构全面的首席讲解员所吸引:无论是从花瓣纹彩陶鉢引出的仰韶文化发现发掘故事,还是克黄昇鼎传递的爱国情怀,亦或是汉代叠铸工艺所呈现的中原智慧,无不让大家沉醉其中。一位同学们说:“如此触摸历史,恍若徜徉历史长河,过瘾!”。徐玲老师一方面利用学术特长帮助讲解员更新学术前沿信息,一方面结合器物组合、展线设计、灯光运用和辅助展品设计等内容对博物馆学陈列展览、观众心理学理论进行转化传递。同学们说:“老师,这节课后不用反复背概念了,一遍就能记牢呢。”“下次还这样上课呗”。

微信图片_20241128102932.jpg

郑州大学博士生导师徐玲在展厅授课

微信图片_20241128140708.jpg

互动,让知识在交流中丰富深化

这堂“双师”博物馆学课从13时开始,一直持续到下午17时,博物院清场词播放了第四遍,同学们仍意犹未尽,恋恋不舍走出展厅。徐玲老师说:“沉浸式‘双师’教学是尝试,从大家活跃的课堂表现来看,同学们对学科有了具体、深入的认识,对于确立学习目标和方向有着重要的帮助。”

微信图片_20241128140452.jpg

“瞧,这不就是咱们课本里的原件么”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博物馆实物教育让校园理论更容易理解,学校老师分享的学术动态、本科生们带来的新理念和新方法也为博物馆注入了新活力。河南博物院将依托馆藏文物充分发挥博物馆社会教育作用,借力馆校合作机制,继续优化讲解员与大学老师这一馆校共建教育项目,进一步助力博物馆学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