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教育是文化遗产保护事业成败的关键
文图: 李让
发布日期: 2010-08-04
       现在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中国的青少年正面临越来越大的困境,权钱崇拜和道德虚无已经成为普遍现象。不久前传出的某地大学生关于“白毛女应当嫁给黄世仁”的言论,可谓惊世骇俗。我们神圣而崇高的文化遗产事业要交给什么样的人来接班,还能够传承到多久——真令人无限担忧。

        毫无疑问,人类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的未来就掌握在今天和明天的青少年手中,文化遗产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希望也在今天和明天的青少年身上。抓好了今天的文化遗产青少年教育工作,就保证了文化遗产事业的美好明天,也就保证了文化遗产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学校是育人摇篮。在小学、中学直至大学弘扬传统文化,改善人心,唤醒良知,下大力气培养青少年文化遗产情感和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其意义之重大、深远,无论怎么强调都不过分。接受过这样教育的青少年,长大成人后,就会在各自的岗位、以各自的方式,努力抢救、保护、传承文化遗产,假以时日,他们必将成为支撑这项神圣而崇高事业的中流砥柱。然而,国家教育方式对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根本性作用,目前还没有得到高度关注。

        青少年教育是文化遗产保护事业成败的关键。邓小平在25年前曾经警告说,中央提出要以极大的努力抓教育,并且从中小学抓起,这是有战略眼光的一着。如果现在不向全党提出这样的任务,就会误大事,就要负历史的责任。他指出,忽视教育的领导者,是缺乏远见的、不成熟的领导者,就领导不了现代化建设。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发展好文化遗产,我们一定要把青少年教育摆在第一,首先把青少年教育搞好。文保大计,教育为先,欲强文保,先强教育。抓好青少年教育,把掌握人类文化遗产未来命运的青少年的良知唤醒,一切问题就都可以解决了。

        狠抓青少年教育的着力点是什么?是弘扬传统文化。在青少年中弘扬传统文化,是着眼于未来保护文化遗产最重要、最根本、最具决定意义的举措。在这方面,我们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者是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的,也是有着一片可以好好作为的广阔天地的。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们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者,不仅要作文化遗产保护专业专家,更要努力成为善于弘扬传统文化,肯于身体力行在青少年中弘扬传统文化、培养青少年文化遗产情感和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的教育行家。现在,西方的价值观大行其道,加之近百年以来,我们对自己的传统文化大加鞭笞,导致今天的人们对我们传统文化的误解达到了极致,认为我们的传统文化是落伍的、过时的东西,妄自尊大,自以为我们不再需要古圣先贤的智慧了。这种误解普遍存在,以致一提传统文化,一提文化遗产,就有人认为它们是阻碍经济社会发展的因素。而事实上,中国古人智慧是现代人很难超越的,这方面的事例不胜枚举,我们的文化遗产之所以为全世界所景仰,恰恰说明了这一点。令人遗憾的是,我们很多拥有很高学位的工作人员,讲专业、讲业务、讲技术头头是道,就是不懂传统文化,甚至本身对传统文化就有抵牾、就持否定态度。这是无论如何做不好文化遗产保护青少年教育工作的。保护文化遗产确实离不开现代科技手段,但是要知道,现代科技手段终究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不是根本的办法。根本的办法在于通过教育改变人心、唤醒良知。中国古人讲,教学为先,修身为本。你自己都不了解、不认同、不弘扬传统文化,青少年怎么会相信你讲的保护文化遗产、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呢?!

        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中很多东西是我们奉献给全人类的宝贵精神财富,对于化解当今世界面临的种种危机都将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2003年温家宝总理访问美国,在哈佛大学演讲时提到“回溯源头,传承命脉”,体现了中国领导人对古圣先贤的尊崇,对传统文化的追求。我们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者,应该响应党中央的号召,通过我们精心制作推出的陈列展览作品、报刊图书作品、影视音像作品,向全社会准确、全面、生动、有效地介绍我们的传统文化,告诉全社会,为什么讲我们的传统文化是优秀的?为什么我们一定要继承和发扬?为什么西方的智者都说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为什么要保护我们的文化遗产?为什么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发展好文化遗产,对于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青少年是可以教好的,人心是可以改变的,“境随心转”,不久的将来文化遗产保护的大环境也会随之改变。关键是我们要真抓实干。这是我们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者真正的努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