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寺塔林保护工程启动仪式举行
文图: 冯冬艳 文/图
编辑: 顾永杰
发布日期: 2012-06-11

   少林寺塔林保护工程启动仪式现场

    6月9日下午,少林寺塔林保护工程启动仪式少林寺塔林前广场举行。国家文物局副局长董保华、童明康,河南省副省长张广智,河南省文物局局长陈爱兰,郑州市委宣传部部长王哲,登封市市长乔耸,少林寺方丈释永信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新闻记者参加了此次活动。活动由郑州市文物局局长阎铁成主持。

    少林寺方丈释永信首先代表宗教部门感谢国家、河南省及郑州市文物部门及登封市政府对于少林寺塔林保护维修工作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登封市市长乔耸在致辞中承诺一定按照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原则,切实把塔林保护好、规划好、建设好、管理好。郑州市委宣传部部长王哲高度评价了少林寺塔林的宝贵价值,对开展维修保护工程的重要性和意义做了总结,并宣布少林寺塔林保护工程开工。

    少林寺塔林作为我国现存的古塔数量最多、规模最大、连续建塔时间最长的塔群,是综合研究中国建筑发展史、雕刻艺术发展史和宗教发展史的珍贵实物资料宝库,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科研价值。通过对塔林及周围残损古塔的维修保护,不仅可以使塔林中的古塔延年益寿、长久保存、永续利用,也有利于保护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提高我们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水平和文物保护意识。

塔林简介

    少林寺塔林位于登封市区西北约13公里的少林寺常住院西300米处,少室山阴、五乳峰下、少林河之阳,是历史上少林和尚的墓地。少林寺塔林占地约2万平方米,是我国现存数量最多的墓塔群,是一座天然的历史建筑博物馆,现存从唐代贞元七年(791年)至清代嘉庆八年(1803年)之间的唐、宋、金、元、明、清历代和尚砖石墓塔228座,其中唐代2座、宋代3座、金代16座、元代51座、明代146座、清代10座;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新建了行政、德禅、素喜三个大和尚的墓塔。塔林于1963年6月20日被河南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11月20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郑州市启动了包括塔林在内的八处十一项建筑——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的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并于2010年8月1日在巴西利亚召开的第34界世界遗产大会上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39处、郑州市第1处世界遗产。

少林寺塔林历次维修情况简介

    少林寺塔林自唐代开始,历代均有增建重修并逐渐形成规模。新中国成立后的1959年,国家首次拨款对塔林进行了整修,抢救了大批古塔。1979年至1982年,在河南省、郑州市文物部门的指导下,登封文物部门对塔林的部分古塔进行了整修,清理了历史上的淤土,圈筑了塔林的围墙,同时对部分塔体采取了有效的保护措施。2007年,在国家文物局的指导下,河南省文物局、郑州市文物局、登封市文物局对全部古塔的塔体进行了科学除草,同时对每座塔进行了监测。

此次少林寺塔林保护工程的开展情况

    在2004年编制并已得到国家文物局批复(文物保函[2004]732号)的《河南登封少林寺塔林保护规划》中,将塔林中古塔的残损程度分为四个等级,其中一级残损古塔45座、二级残损古塔140座、三级残损古塔41座、四级残损古塔2座,其余古塔大多保存较好。2011年,在《嵩山古建筑群总体保护规划》、《河南登封少林寺保护规划》的总体指导下,郑州市委托清华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装备部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国文科保(北京)新材料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等四家单位共同编制了《河南登封少林寺塔林保护(一期)勘察设计方案》并得到国家文物局批复(文物保函[2012]1224号)。

    该方案选取了塔林内破坏最为严重、文物价值最高的成公之塔、无尘清公塔、比丘尼惠圆塔、大方晋公塔、兴公塔、普荫大师盖公塔、宏公大机和尚塔、法玩塔、常住院外东侧的行钧禅师塔及二祖庵北的大周塔共10座,进行精细测绘、勘察,并在此基础上分析病害原因,制定了科学合理的保护措施。

    此次塔林保护维修工程将严格按照国家文物局批复的《河南登封少林寺塔林保护(一期)勘察设计方案》,根据新时期“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对以上10座古塔率先进行保护维修,其余一、二级残损古塔将在“十二五”期间对实施维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