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国学讲坛】郭子林:《古埃及人的永生之路——象形文字、神庙、木乃伊和雕像》
编辑: 张延红
发布日期: 2017-12-20

尼罗河赋予古埃及文明一种特质:对永恒的追求。

古埃及人朴素的相信人的生命不会终结,死亡不是结束,而是另一段旅程的开始,是进入永恒的隧道。为了保证死人可以顺利进入永恒,古埃及人将死人做成木乃伊,并在墓穴中放入《死亡之书》,指导死人如何通过冥王奥西里斯神的审判,得以进入永生。

古埃及人用自然界的万物作为符号书写出来的象形文字表达了什么样的期许?

古埃及人为什么建造宏伟巨大的神庙和神秘莫测的陵墓?

12月23日(周六)下午3:00,由河南省文化厅、河南博物院主办,河南嵩阳文化策划有限公司承办,大河网、大河报、河南商报、东方今报、今日头条、天天快报支持的2017中原国学讲坛“文明向心——丝路传韵”系列讲座第36讲(总第217讲)特邀中国社科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研究会秘书郭子林以《古埃及人的永生之路——象形文字、神庙、木乃伊和雕像》为题,引领大家走进神秘古老的埃及,去探索这些有趣的问题,共同领略古埃及人对来世的向往和想象。


讲座主题:《古埃及人的永生之路——象形文字、神庙、木乃伊和雕像》

讲座时间:12月23日(周六)下午3:00

主讲嘉宾:郭子林(中国社科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研究会秘书)

讲座地点:河南博物院西配楼二楼多功能厅

领票地点:河南博物院志愿者之家

咨询电话:0371—63582521.


【嘉宾简介】郭子林,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历史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考古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内蒙古赤峰学院特聘教授,中国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研究会秘书;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在《历史研究》《世界历史》《史学理论研究》《世界宗教研究》《世界历史》《史学集刊》《史学月刊》等期刊杂志上发表论文和文章40余篇,出版专著《古埃及托勒密王朝专制王权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和《世界历史极简本》(第二作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还出版译著及工具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