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国学讲坛】王兆鹏:《古典诗词中的人生智慧》
编辑: 张延红
发布日期: 2018-01-17

为何读诗?古人说:不读诗词,不足以知春秋历史;不读诗词,不足以品文化精粹;不读诗词,不足以感天地草木之灵;不读诗词,不足以见流彩华章之美。 

山水汤汤,人间草木,中华的大好山河,是诗词最佳的生长地。李白偏爱明月,杜甫关心世间疾苦,不同时期的不同诗人对于自然之物各有偏爱,各有成就并各有领悟。所以李白有“床前明月光”,有“呼作白玉盘”,有“对影成三人”;所以杜甫有“愁吟独老翁”,有“家书抵万金”,有“暮投石壕村”。

为什么要读诗?因为,人的一生里,总有一段诗意在等你。

相思时刻:“有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

失恋时:“断肠时,至今依旧。镜中消瘦。”

难过时:“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又或者:“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读诗,是因为诗中有美景,有人情、亲情、爱情和友情,诗中更有人生智慧。那么,唐宋诗人,怎样用诗词来传达情感、记录生活、书写风景?社会生活中,请求别人提携自己,他们是怎样智慧地表达?遇到心不甘情不愿的事情,他们是怎样策略地拒绝?遇到挫折磨难时,他们是怎样乐观地生活?01月20日下午3:00,中南民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兆鹏将与你轻松分享古代诗人的艺术智慧与生活智慧。敬请期待!


讲座主题:《古典诗词中的人生智慧》

讲座时间:01月20日下午3:00

讲座嘉宾:王兆鹏(中南民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珞珈学者特聘教授,中国词学研究会会长)

讲座地点:河南博物院西配楼二楼多功能厅

领票地点:河南博物院志愿者之家

咨询电话:0371—63582521.

【嘉宾简介】王兆鹏,中南民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词学研究会会长、中国李清照辛弃疾学会会长、中国宋代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韵文学会副会长。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出版《唐宋词史论》等词学研究专著10部,发表论文200多篇。连获三届夏承焘词学奖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