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国学讲坛】毛阳光:丝绸之路与洛阳
编辑: 张延红
发布日期: 2017-07-07

“丝绸之路”是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16世纪期间古代亚欧大陆间,以丝绸为大宗贸易而开展的长距离商业贸易与文化交流的交通大动脉,是东西方文明与文化的融合、交流和对话之路。

河南作为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从商代到北宋,先后有20个朝代建都或迁都于此。而“千年帝都”洛阳长期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的中心。

两汉时期,洛阳作为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之一,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发展繁荣作出了突出贡献。公元前138年,西汉王朝派张骞从长安出使西域,横贯东西的陆上交通大动脉由此开辟。西汉末年,王莽篡政,丝路阻断。东汉光武帝刘秀定都洛阳。公元73年,东汉汉明帝派班超出使西域,重开丝路,并前后经营西域达30年,不仅稳定了西域诸国的发展,而且开通了沙漠丝绸之路的南线和北线。

隋唐时期,通过丝绸之路和大运河从四面八方而来的国内外客商云集洛阳,通商贸易、文化交流、人员往来日益繁盛。隋唐洛阳城成为当时世界上著名的文化和商贸中心,是隋唐时期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在中国古代都城史、建筑史上占据重要地位,有着重要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

那些洛阳出土的色彩绚丽、神态各异的胡俑和骆驼俑无不向人们昭示着:踏上丝绸之路,避不开河南,更避不开洛阳。那么,洛阳最早何时在丝绸之路历史上扮演重要角色?洛阳与丝绸之路有多紧密?丝绸之路时期的洛阳,胡人长什么样?又有哪些外来风情?

07月8日下午3:00,由河南省文化厅、河南博物院主办,河南嵩阳文化策划有限公司承办,大河网、大河报、河南商报、东方今报、今日头条、天天快报支持的2017中原国学讲坛“文明向心-丝路传韵”系列讲座将特邀洛阳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教授、河洛文化国际研究中心副主任毛阳光先生做客河南博物院,以《丝绸之路与洛阳》主题,为您讲述丝绸之路与洛阳的昨天、今天和明天,敬请期待!

讲座主题:《丝绸之路与洛阳》

讲座时间:07月8日(周六)下午3:00

主讲嘉宾:毛阳光(洛阳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教授 河洛文化国际研究中心副主任 )

讲座地点:河南博物院西配楼二楼多功能厅

领票地点:河南博物院志愿者之家

咨询电话:0371—63582521.

嘉宾简介:毛阳光,史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后。现为河洛文化国际研究中心副主任、洛阳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教授。中国唐史学会理事,中国河洛文化研究会理事,河南历史学会理事。目前主要从事隋唐经济史、墓志石刻以及唐代洛阳城市与社会的研究。在《唐研究》、《唐史论丛》、《中国经济史研究》、《文献》、《西域研究》、《史学史研究》、《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考古与文物》、《中国典籍与文化》、《东亚石刻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完成《隋唐洛阳:隋唐时代丝绸之路的起点》、《唐宋时期黄河流域外来明》(与石涛教授合作)、《危机与应对:自然灾害与唐代社会》(与阎守诚教授合作)、《宁波通史·元明卷》等著作4部,主编《洛阳流散唐代墓志汇编》(国家图书馆出版社)、《洛阳都城史话》(河南人民出版社)。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河南省社科规划项目、高校古籍整理委员会项目各1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项。参与完成国家社科基金、省社科规划项目多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