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国学讲坛】何驽:《看帝尧之都 寻最早“中国”》
文图: 秦莹莹
编辑: 张延红
发布日期: 2015-11-03

中国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也是其中唯一未曾中断、延续至今的文明。那么,作为华夏文明的源头——尧舜文化,是否真的存在?它到底是传说,还是信史?传说中的尧都到底在哪儿?中华文明起源,是从依据甲骨文判定的商代晚期开始算起,还是从“禹传子家天下”开始绵延,抑或可从陶寺埋藏四千年的遗址中寻找线索?

于是,自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相关的考古工作者就对隶属临汾市的襄汾陶寺遗址展开了长达数十年之久的考古发掘与研究工作,并最终揭示出陶寺遗址是中国史前功能区划最为完备的都城,是中华文明最完整、最有根据和最庞大的社会文明遗迹,是帝尧时代“最早中国”高度发达的文明图卷。

“尧舜禹传说时代”已不再仅仅是传说,而是真实存在的确凿历史。

本期中原国学讲坛“文明向心——揭秘中国”系列讲座(由河南博物院、中原国学讲坛主办,河南嵩阳文化策划有限公司承办,大河网赞助支持)将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山西工作队队长、陶寺城址发掘领队人何驽老师带领大家重寻上古历史,探索中国传统文明的最初起源。敬请期待!

讲座时间:2015年11月07日(周六下午)2:30

讲座嘉宾:何驽(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山西工作队队长、陶寺城址发掘领队人)

讲座主题:《中土中国与中原文明的形成》

讲座地点:河南博物院西配楼二楼多功能报告厅

领票地点:河南博物院志愿者之家

领票热线:0371—63582521

【嘉宾简介】

何驽,北京大学考古学硕士,历史学博士,主要从事中国早期国家、中国文明起源考古和精神文化考古理论研究,主持国家科技支撑项目——“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之“陶寺遗址专项”和“公元前3500年至前1500年黄河、长江及西辽河流域精神文化的发展研究”,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百余篇,他提出的系列考古证据链,为尧舜禹的传说变为信史作出了重大贡献。